林希的乡情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23日 ·罗文华·

  天津老作家林希(见图)住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十几年了,他虽然早已习惯了那里的环境,但心里念念不忘的还是故乡天津。圣迭戈与天津时差十几个小时,他每天下午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天津几家报纸的网站,看前一天出版的报纸。他说过,一张家乡的报纸,就是一份浓浓的乡情。

  林希今年89周岁,比我整整大30岁,我们是真正意义上的忘年交。20世纪八九十年代,林希唯一的儿子远赴美国创业,父子之间竟有10年未得相见。

  与林老爷子交往,无话不谈,常常是观点高度契合。话题更多的,还是读书。很多朋友都知道我喜欢《红楼梦》,出版过红学专著,但朋友们可能都不知道,我近些年经常看的几种《石头记》《红楼梦》版本,是林老爷子从两万多里之外传给我的电子图书。

  在当代中国文坛上,林希够得上一位独树一帜的作家。老作家汪曾祺和林斤澜曾经建议我写写小说,记得他俩分别说过相同的一句话:“你们天津的林希,小说就写得不错。”

  林希这一代人,可以说是经受过苦难的一代人。但他却把苦难转化为动力,写出了真实的人性。林希在评论湖南作家聂鑫森的小说时说:“无论是儒士的雅好,还是劳者的技艺,一切都是他们的生命本能,而作者聂鑫森是将这一切纷杂的生活现象带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审视和思考……”其实,林希自己的小说也充满了这种审视和思考。

  林希是“津味小说”的代表作家,而他同样擅长的散文随笔也总是“津津有味”。如他发表在《天津日报》副刊的历史文化散文《北马路印象》中,专门有一节写了“北门西电车站事件”,以亲历者的身份描述了天津有轨电车的一段真实情景,细节描写细腻而生动,胜于所有历史著作的相关记述。

  出版社的朋友委托我请林希回到家乡天津,出席新书与读者见面会。我把这个意思转达给林老爷子,他回复说:“坐轮椅了,不能上、下飞机了,回不去了。”我说:“那就我们有机会去圣迭戈看您。”老爷子很高兴,说:“你全家都来,我管吃管住。”    (摘自4月24日《中华读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