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大为的生活剧和生活

作家文摘 2024年07月26日 ·令 颐·

  今年暑期,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开播后,因黄振华一角,佟大为(见图)成为观众心目中花期最长的男演员。千禧年前后,佟大为先后出演了《玉观音》《与青春有关的日子》《奋斗》等多部与青春故事相关的都市生活电视剧。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是都市小生的代表。有制片人表达过,佟大为长了一张让人信赖的脸,某种程度上,这是天赋,也是局限。以下内容是佟大为的讲述——

  细 节

  过去几年,我演的大部分都是家庭生活剧,像《虎妈猫爸》《小舍得》都是演了一个“慈父”。他们在家庭中充当白脸,有时候靠着幽默、逗两句嘴就化解那个矛盾和尴尬。包括《玫瑰的故事》里,黄振华也是这样的,有网友就说这是“窝囊废男主角”。

  这种角色多了,观众看到我会有亲切的感觉,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戏里的人物彼此之间都是出于重视和爱,才会有这种表达。过往演的那些好爸爸,会反哺我。我会像一面镜子一样看到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有哪些做得不足,有很多是可以跟角色学的,哪些是角色做得不对的,我就要在生活中杜绝这些事情。

  拍完《小舍得》之后我就思考了很多。我的改变是,会想更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生活,尽可能多地陪伴他们。我要是在外边拍戏,遇到像家长会、运动会还有孩子的演出,都会跟剧组协调时间。每年夏天我都要带着他们一起玩一下,最近我拍完戏准备带孩子们去几个石窟看看。

  即便这个行业里的人觉得我能演好生活剧里的角色,我也绝不可能躺着、不做功课就把这些事干好。我要琢磨生活里的很多细节再把它融进表演里。比如说下雨了,家里没有地库,你开车回家,车里没有伞的话,进屋的时候你是哪儿湿了?这个停车的位置离你家单元门洞有多远?另外你是从单位下班回来的,还是跟客户应酬回来的?

  不想那么细,演得就不细。

  青 春

  《奋斗》演陆涛的时候,我处在跟他相似的年纪,演的也是那个年纪的事。现在我再回去看陆涛,就是觉得那是个以为自己无所不能的年纪。所以他总觉得现实和理想之间是有偏差的,会拧巴。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讲的其实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的青春往事,那拨儿孩子基本上没有父母在身边,所以他们的青春更有野性。

  我是靠近80后的一员,但可能没有人们想象的那种恣意、洒脱。我父亲是警察,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因为执行一次工作任务时意外受伤而成了植物人。我看着妈妈往返医院和家两头,我是自己学着长大的,7岁就学会了做饭,小学三年级自己就能搬煤气罐、扛50斤的大米。

  我不觉得那是因为自己懂事儿,做饭是出于饿的本能反应。那会儿还是贪玩。之后可能才是觉得不想让妈妈太累,能做一些事,妈妈就少干一点。

  我爸出事的时候,我妈才34岁,按我现在的理解,她还可以去追求自己的人生幸福。但她都没有,而是继续顶起来整个家。我和姐姐从来没见她哭过,她也尽量不在我们面前提。

  理 解

  我做了父亲之后,很平静地就接受了自己要演父亲的这件事。我几乎没有过顾虑,什么年纪就演自己能演好的角色。

  我一直没怎么上过综艺,《非诚勿扰》是我参加的为数不多的综艺,2014年的时候录过十多期,今年又录了几期。在现场,那是一个观察当下年轻人的好机会。

  节目里他们会在不同的环节灭灯,这样就看出他们在意的东西到底是怎么样的。所以,你会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想什么,他们的相处方式、观念是什么。现在的年轻人会更注重自我感受和体验,这对我来说是一种新知。如果能多观察、理解、借鉴别人的生命体验,是很好的事。

  节 制

  我对现在的工作强度挺满意的。我也需要时间去吸收养分,静下心来专心地读书、看电影。我最近在专心看一本儿童读物,讲东周列国的历史。我本来是跟我儿子一块读,后来自己看上瘾了。很难说这样的书当下会产生什么影响,但积累着,总不是一件坏事。

  演员是一个需要节制、克制的行当。我现在的生活很规律稳定,就是早睡早起,每天锻炼,晚上11点之前就会睡觉。

  人过四十,我不会再有“希望今后的日子都一帆风顺”这种期待。作为演员,你会遇到一个特别难演的角色,要反复想才能捋顺。在生活里,你也会遇到突发事件。不过人生不就是各种未知突然出现,我们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慢慢知道怎么去处理,从中总结一些方法吗?    (摘自7月22日微信公众号“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