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提供的5件文物(40年前老中医吴煜章捐献)照片中,不仅郭沫若悼念吴孝宾的挽诗(见图)重见天日,也勾起一段“淞沪抗战”为国捐躯先烈的往事。
郭沫若的挽诗是写给抗日烈士吴孝宾的。吴孝宾是吴煜章的七弟,1927年投笔从军,考入黄埔军校第七期,毕业后在二十九军九十八师任上尉连长。
1937年8月13日,上海“淞沪抗战”爆发,吴孝宾奉命前往宝山前线抗击日寇。临行前,他将自己随身的衣物和钱全部分给了连里的士兵,并作诗明志“民族不忘拼死战,倭奴未灭耻生还”。
1937年9月2日,日军全力进犯,吴淞、宝山一带战斗最为激烈。宝山城孤悬海滨,扼守更难。吴孝宾所在的姚子青营,以“一寸肉一寸山河”的气势,与敌通宵血战。最后全连官兵“百战魂殉明月浦”。营长姚子青带领全营官兵,凭城坚守,彻夜血战,最后弹尽粮绝,全部壮烈牺牲。吴孝宾牺牲时,年仅30岁。
吴孝宾光荣殉国后,他的家乡湖北安陆县举行了隆重追悼大会。张治中、代理湖北省政府主席严重以及乡贤亲友毛寿鹤、辜达岸等,都题写挽联、挽诗、唁函等,共一百多件,并于1938年汇集成册,张治中亲笔题写封面《吴孝宾烈士殉国纪念册》。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吴煜章曾在广东国民革命政府工作,与郭沫若相识。吴孝宾烈士在广州读书时,曾见过郭沫若。1938年,郭沫若闻知孝宾在淞沪抗战中牺牲,就用宣纸写了挽诗:
蠢尔倭夷破旧盟,卢沟桥下掉长鲸;男儿报国轻生死,韵语书怀著姓名。百战殉魂明月浦,千秋人颂宝山城;至今刁斗声悲壮,敢魂来兮附棨旌。
1940年9月,吴煜章从湖北到重庆任职时,张治中将郭沫若的挽诗亲手转交给他。
吴煜章早年与国民党元老、先后两次任江苏省省长的韩国钧(字紫石)私交深厚。抗战初期,他的住家与韩宅毗邻。1938年春,81岁高龄的紫石老人,得知孝宾殉国,不胜悲痛,写挽诗以志哀。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则用信纸写了挽联:“孝宾烈士千古有真感情诗存浩气是好汉子死重泰山。” (摘自7月22日《重庆晨报》 李中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