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澹远乐安——纪念陆澹安诞辰130周年文献展”(后文简称“陆澹安纪念展”)在虹口区朱屺瞻艺术馆举行。展览中,一封“东方的柯南道尔”程小青写给陆澹安的信札引发了笔者兴趣。这封信写于1964年4月19日,第一段内容如下:
接到惠赐巨册《小说词语汇释》,翻阅之余,既感且佩。兄阅览之博、摘录之勤、记忆之强,而涉笔六七载,纲举目张,条分缕析,用功如此,实为侪辈所望尘莫及。谨领盛意,敢为老友道贺!
从信中可以看出,程小青收到陆澹安赠送的《小说词语汇释》(中华书局,1964年2月一版,陆澹安编著),写信表达道贺与感谢之情。
拥抱新兴事物
谈及程小青与陆澹安的交往,更早可以追溯至1923年《侦探世界》杂志创办时期。当时二人同为该杂志的编辑和作者,应该有着不少工作方面的合作和交流。程小青的“霍桑探案”系列小说在中国侦探小说史上的地位自不必多说,陆澹安在《侦探世界》第四期的“辑余赘墨”(类似于今天的“编辑手记”)中就称“程小青是中国的侦探小说大家”。而实际上,陆澹安自己创作的“李飞探案”系列也是民国侦探小说史上的重要作品。郑逸梅就推举过当时最著名的三个本土侦探小说系列:“程小青以霍桑探案驰誉的,陆澹安却以李飞探案著名,孙了红更有东方亚森罗苹之号。”
除侦探小说外,程、陆二人的另一共同爱好就是电影。程小青不仅亲自操刀将自己的《江南燕》等多部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还投资开办过苏州第一家电影院。陆澹安更可谓“超级影迷”,从《澹盦日记》中我们能看到他年轻时大量看电影的相关记录,同时他还将《老虎党》《红手套》等多部外国侦探电影改写成“影戏小说”并出版。陆澹安还曾亲任电影编剧、中华电影学校教务主任等职,后来甚至和友人合办过一家新华电影公司。
往还酬酢
程小青与陆澹安在当时不仅热衷于侦探小说与电影等新兴都市文化,将“白相”娱乐和工作事业有机统一起来,二人还都表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可谓志趣相投。如二人同为苏州“星社”成员,范烟桥排印的《星社社友录》中,程、陆的名字都赫然在列。1930年代的“星社雅集合影”,也是我们目前见到最早的程小青与陆澹安“同框”的照片(见左图,一排左五为程小青,三排左二为陆澹安)。
“星社”成立于1922年,既包含了当时“鸳鸯蝴蝶派”作家群落的大部分代表人物,是民国时期最重要的通俗文学社团之一;也带有传统文人雅集的性质,丁慕琴、谢闲鸥、朱其石、陶冷月、钱瘦铁等书画名家也都是“星社”成员。
就在程、陆二人中,程小青能书善画,晚年还写过一本《苏州园林》诗词稿,陆澹安对于书法、诗词、弹词、金石碑版、古典小说等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相当精深的造诣。
陆澹安曾为好友程小青写过《戏小青三绝》,诗中多次拿好友名字中的“小青”二字开玩笑——认为“小青”合在一起是“情”字;用“小青”和《白蛇传》中的青蛇(也名小青)作比;或说程小青矍铄之年,再称“小青”,不甚合适等等——透露出二人亲密无间的关系。
书信“底稿”
此次陆澹安纪念展上,在呈现陆澹安与友人的书信往来时,经常成对予以展示。据陆澹安长孙陆康先生介绍,陆澹安有抄录信札留底的习惯。如此次展上就有一封陆澹安写给程小青的书信底稿,时间是1963年2月:
小青我兄文席:
一别又兼旬矣,春回唯百吉是颂。前由逸梅兄转到大作,以事集不暇奉和,率成俚句一律,聊申祝忱,至祈哂正。拙作《水浒研究》市上竟不可得,中华亦无存书,弟处仅留一册,又为姚吉光携去,一俟送还,即当寄呈教正不误。率上,即颂春厘
通过这封信我们了解到,程小青当时刚刚通过郑逸梅送给陆澹安一些诗作,陆澹安也写诗唱和。同时程小青还向陆澹安求一套《水浒研究》(上海文艺出版社,1954年,陆澹安著,署笔名“何心”),但陆澹安手边一时也没有存书,要等姚吉光还书之后才能再送给程小青。而这里提到的姚吉光是沪上著名漫画家,曾参与创办《福尔摩斯》小报。
虽然陆澹安的这封“去信”和本文开篇所引程小青的“来信”并非同一时间的往来,但从这两封都写于1960年代的信中不难看出,程小青与陆澹安这一时期虽分居苏、沪两地,但书信往来频繁,构成了一种精神上的陪伴与交流。
志同道合
展上另一幅程小青与陆澹安的合影,即是1964年5月16日,为庆祝周瘦鹃、郑逸梅、陶冷月三位好友的七十寿辰所摄合影(见右图)。而这幅合照正好又应了程小青给陆澹安书信中的内容:“碧弟函告,沪上老友拟为鹃、梅、冷三兄七秩称觞。弟曾征求鹃、桥、吟三兄同意,届时当联袂去沪,共谋欢聚。”程小青信中提到,徐碧波曾写信给程小青,说上海的朋友们打算为周瘦鹃、郑逸梅、陶冷月(三人都生于1895年)共同庆祝七十大寿,而程小青也问了周瘦鹃、范烟桥、蒋吟秋三位住在苏州的好友的意见,大家决定到时一起去上海欢聚。
程小青生于1893年,陆澹安生于1894年,这群好友其实都是年龄相当的同时代人。从“星社雅集合影”到“七秩大庆”合照,两幅跨越30年的照片,见证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之间的友谊长存。 (摘自7月7日《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