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扎堆拍短剧

作家文摘 2024年11月22日

  意外穿越成皇子,去国库领取一千万两白银,一年内谁先花完就将皇位传给谁。民生银行信用卡最近推出的定制短剧《千金策》,演绎了这样的场景。

  类似的银行短剧还有很多:当许仙遇上小青,被蛊惑差点“人财两空”的书生得以及时止损;当银行行长偶然穿越,成为霸总管家“混”得风生水起;当企业接班人遭受家族背叛,意外获得AI(人工智能)超脑翻身复仇……

  “逆袭重生”“商战”“爱情”“魔幻”“霸总”……当越来越多人沉浸在看似俗套却令人上头的短剧中时,银行在其中发现了商机。据媒体不完全统计,目前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6家国有大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均在涉足短剧或微短剧。

  9月,90后资深短剧爱好者张冉在抖音平台刷到一个短剧。剧情为:一觉醒来回到1997年,“消费很不理性”的李信与自己的老板成为同事,可以找寻老板拥有财富的秘密。这深深吸引了同为“打工人”的张冉。

  看完后她才注意到,这个名为《财富魔法之拿铁计划》的短剧竟然来自中信银行抖音账号。短剧中,有句台词至今令她印象深刻——“如果咱们每天都能省下一杯拿铁的钱,1年之后将获得多少钱?”这是中信银行在短剧中植入的理财项目广告。

  和张冉类似,近期开始刷短剧的刘飞,关注到了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推出的《逆袭重回首富之巅》,它融合了AI与商战元素。

  《财富魔法之拿铁计划》和《逆袭重回首富之巅》属于定制短剧,这是银行进入短剧赛道的进阶玩法。从题材上看更加高端,剧情较自制短剧更紧凑,制作也相对更精美。这类短剧往往由银行与影视制作公司合作,部分银行还会将演员角色作为员工福利来安排。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在微短剧的用户中,40岁至59岁,以及20岁至39岁的中青年人群相对集中,合计占比超过七成。这些人往往也是银行的客群,尤其是其中的年轻人。

  《逆袭重回首富之巅》制作公司负责人坦言,对照一部广告片,短剧的投入成本相对低。在市面上,一部相对制作精良的竖屏定制短剧,成本大概为50万至70万元不等,其中包含所有的演员费用和制作费用,比做一个普通广告的效果好得多。

  除了关注播放量、点赞量等直接数据外,短剧对银行品牌形象、用户黏性以及实际业务转化等长期影响,也是银行所关注的。

  银行入局短剧这一举动同样得到了监管的关注。9月6日,浙江金融监管局联合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浙江证监局共同召开浙江2024年“金融教育宣传月”活动启动会,公布了2024年浙江金融反诈短视频创意大赛获奖单位。《总裁的重生与逆袭》《钟馗降世:反诈降妖》等一批由银行员工拍摄的短视频,因为接地气的表达和创意,在年轻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喜爱和传播。

  (摘自11月9日《经济观察报》 刘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