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文学”口述史》选载之一

《伤痕》写作与发表

作家文摘 2024年11月22日 ·卢新华口述·

  王尧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8月出版

  这是一部珍贵、鲜活的中国当代新时期文学史的学术著作。全书详细呈现了中国当代文学界的思潮、事件与争论、创作、编辑与出版等20世纪70年代末至新世纪中国当代文学与文化界的各种面相,真实再现中国当代文学史种种鲜活细节。  

  放下笔那一刻我泪流满面

  在进复旦大学读书之前,我(见图)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最喜欢哲学和诗歌,最早是写诗。后来我考进了复旦大学,入学后要参加兴趣小组,我进了小说组。我们小说组的组长叫倪镳,他专门负责墙报的稿件。

  记得有一次上鲁迅作品分析课的时候,我们的邓老师讲到狼吃阿毛的故事,她说许寿裳先生评价鲁迅《祝福》的一段话很值得人思考,原话是:“人世间的惨事不惨在狼吃阿毛,而惨在封建礼教吃祥林嫂。”这话对我触动很大,虽然当时报纸上到处说“四人帮”对中国社会造成了破坏,国民经济到了怎样崩溃的局面,但我觉得,“四人帮”给社会造成的破坏,更多在于人的精神和心灵,大家心里都有伤痕,“伤痕”的主题就是这样冒出来的。

  听完邓老师的课,我在放学的路上就想写东西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关键是怎样把它编成一个故事。这个小说准备反映父女、母女、父子的关系都可以,最后想到写一个母女的故事,因为女性的故事更容易打动人。确定后我就坐在床上,一边抱着枕头一边靠着墙就开始写了,写了一会儿后,宿舍里的人多起来,很吵闹就写不下去了,毕竟这是一篇小说,不是一两千字就可以完成的,第二天也只是写了小说前面的一部分。到了星期六晚上,我到未婚妻家去,就在他们家楼上的一台缝纫机上,从晚上六点写到深夜两点,因为是一气呵成,写的时候很多没想到的东西就自己流露出来了,放下笔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伤痕》的写作完全是一种纯粹的写作,没有一点雕琢的痕迹,我把自己家庭的遭遇也融入进去了。

  墙报周围围满了人

  起先我把稿子给一位老师看,几天之后,老师对我说:“卢新华,你的稿子写得很好,蛮感人的,但是还有很多问题,比如典型性,建议你去看下马列主义的文艺理论。”我一听心里像泼了冷水,随后我又给同班同学看,他们都不以为然。这对我的打击还很大。

  写《伤痕》的时候,我的想法是这样的:第一,我要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第二,要用我对生活的体会来写东西。我想要看到的是真实的生活,如果作品不真实的话就没有生命。

  大概过了好几天,倪镳找我要稿子,他说新的墙报马上就要出了。我已经把墙报的事情给忘记了,本来准备重新写一篇,但因为时间来不及,只好把《伤痕》给他拿去。倪镳一看,就把它当成墙报的头条处理。他把十七八张的稿子贴到墙报上后,就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从贴出去直到《文汇报》发表,墙报周围都围满了人看。

  有一天,我要去洗漱经过走廊时,看见墙报那里怎么有这么多人,我跑去看,发现大家都在看我的小说,而且都在擦眼泪。这时候我就知道自己的小说还是很成功的。

  你知道《伤痕》是怎样发的?

  我是1978年4月中旬投给《文汇报》的。他们接到稿件之后,决定把作品打成大样、小样,然后广泛发到上海知名人士手中,征求他们的意见。

  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等了三个月,在最后要发表之前,他们给了我修改意见,一共是16条。比如为了使得小说不要过于压抑,要在小说的结局加上一个光明的尾巴。又比如小说第一句说车窗外“墨一般漆黑”,怕别人质疑说:“‘四人帮’都粉碎了,天怎么还会一片漆黑?”于是我改成了“远的近的,红的白的,五彩缤纷的灯火,在窗外时隐时现”,同时附加了一句“这已是1978年的春天了”。稿子都是自己改的,其实还是按照当时的主旋律来改,现在想想他们给的重要意见有点牵强,这16条意见变相反射出那个时代的思想局限,但是没有办法,因为大家都是冒着政治风险来发《伤痕》的。

  直到8月11号,稿子终于发出来了。小说正式发表以后,《文汇报》连着刊出了一批相关的理论批评文章。

  《文汇报》发完《伤痕》的第一天,报纸顿时供不应求,《文汇报》又加印了150万份,但还是脱销。我的一个朋友骑自行车跑遍复旦附近的邮局,都没能买到报纸。我接着收到了大量的读者来信,很多人还以为我是女孩子,信件开头就叫我“新华大姐”。

  《伤痕》发表后,有个叫陈奇的艺术家来复旦朗诵,把我介绍给赵丹,赵丹他们看过《伤痕》很感兴趣,就想拍成电影,让我做编剧。因为要拍《伤痕》,我跟赵丹家里的人联络比较多,有一次他的儿子赵劲给我讲:你知道《伤痕》是怎样发的?我说:不知道,你说说看。

  他说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洪泽就住在他家旁边,洪泽的女儿是他高中同学。而洪泽和马达(时任《文汇报》党委书记、总编辑)的私交不错,《伤痕》的稿子是马达带给洪泽的。马达认为发表后肯定会引起争议,为了尽量减少政治上的风险,他决定听一下洪泽的意见。一天洪泽的女儿放学回家,洪泽把她叫过来说:“《文汇报》送来一篇稿子,你看一下,如果写得好的话我就发了,你说不好我就给枪毙掉。”她看了之后,哭着对她爸爸说:爸爸一定要发,不发我就跟你断绝关系。后来洪泽就签字了,马达也跟着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