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万物》选载之二

三上任

作家文摘 2024年11月22日

  宁高宁著 中信出版集团2024年8月出版

  2005年1月,我赴中粮集团任董事长。记得在香港到北京的飞机上,我拿着一本世界粮食市场的研究报告,头也没抬地看了一路。可惜我对粮食这个行业一头雾水,虽然我急迫地想了解,但短期内不可能形成清晰的概念。

  到了北京,与中粮的高层团队开第一次会,我就给大家出了个题目,也算布置了份作业,叫“假如你是董事长”。接到这个题目后,团队里的人反应不一。主要是表态会努力工作、听从领导,让干啥就干啥。因为我出的题目是宽泛的,大家也不可能有很系统的回答,何况是刚见面。但这个做法还是有很好的效果,大家觉得我愿意听别人建议。同时,我也加深了对高层团队每个人的了解。

  再后来过了几个月,当我真正意识到从外面突然派一位董事长来到公司可能会带来多少“打扰”、多少“尴尬”的时候,我写了篇文章发表在公司的杂志上,题目是《空降兵》。虽然当时我也不能把握空降兵来到公司应该怎么做,但已经意识到空降到一家新公司,从情感上、从能力上、从与团队的合作上,都有新的考验。我说这空降兵有点像闯入别人热热闹闹的家庭聚会的不速之客,也像一场足球赛正进行时换了队长,是件令人感到唐突和手足无措的事。这件事必须公开讲出来与大家讨论,公司共同来面对。

  回头看,现在可以很肯定地说,企业中的职务不管大小,新上任的开头是很重要的。有管理学家说,如果你在上任一新职务的头一年没有取得好成绩,没有建立起令人信服的领导力,以后你的工作会很困难。第一年的工作效能是有乘数效应的。我想这说的不是新官上任应有三把火,而是说你以什么样的姿态和方法融入到新的组织中,对未来影响是很大的。

  我换了几家公司,每次都怀着对老公司的深深眷恋,也充满了对探索新领域、新公司的期待和憧憬。也有人跟我说,你去的几家公司好像都有些困难,还有媒体称我为“救火队长”,这是很有误解的。这几家公司发展有高峰有低谷,没有绝对的困难,更不是救火,如果真着了大火,我去也没用。但是它们的确给我提供了多看行业、看公司的机会,而这个机会对探索企业管理的人来讲是多么珍贵难得呀!

  华润早期是贸易公司,贸易品类可以说无所不包。这些代理性质的贸易业务在20世纪90年代快速萎缩近70%,华润的转型也由此开始。华润最初的转型投资由香港开始。那时候香港也在建设期,华润积极参与香港的基础设施投资,我也推动了如大老山隧道、西区隧道、三号干线、香港货柜码头、葵涌和长沙湾的货仓重建,华润石化油轮码头的建设。华润早期的定位是香港公司,香港的经济也在增长期,我们在香港也进入了地产、金融、百货、超市、建筑材料、食品饮料、服装零售等不同的行业。可以说我本人和华润的团队在香港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中受到了锻炼。后来华润进入内地,香港的业务基础和受过市场规则训练的团队是其基础和优势。如果仔细看,今天华润在内地发展得很好的业务中,都有老香港华润业务的影子。

  到中粮后涉入的行业不同了,有农业、粮食、全球供求链、贸易、加工、零售的不同环节。上游原料来自农产品几乎所有品种,产地是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产品是米面油肉奶糖茶酒饮料等快消品,还有生物乙醇、酒精、乳酸等工业品,还有地产、金融等。中粮的上游是国际性大宗商品,交易金额大,价格起伏大。为了控制风险,就要做期货套期保值。期货的诱惑和风险一直伴随着中粮,世界上的其他大粮商也是一样。

  中化集团是石油行业,也是能源、化工、材料、生物化学、农业投入品行业,也投资了地产金融等行业。化工行业是研发驱动的行业,特点就是要创造“新物质”,所以我在中化提出了“科学至上”。

  到中化后,我去了舟山岛上中化的石油储备库,看到在万顷碧波、蔚蓝云天之间,船舶踏浪前行,星罗棋布在山上的原油储罐很是壮观。眺望遥远城市的模糊轮廓,你仿佛能看到车水马龙的街道和欢声笑语的人群。你会感觉到世界很立体,你能看到人们在华润的商场里购物,吃着中粮供应的食品,又有中化供应的能源。世界是联系在一起的。在经历了不同行业后,再联想到中化的业务,这个世界之大、之复杂,行业之多、之繁盛,都让我觉得自己力量之小。可它又激发了我强烈的愿望,要去理解它,把握它,并找到它们可能存在的规律。

  我在华润上任总经理后提出的第一件事是6S,也就是管理公司的六个体系。因为那时大家期望你提出公司经营管理的想法,甚至有人建议要发表施政演说。我当时也觉得华润面临着转型发展和建立体系的双重任务,所以体系也必须是有活力、促进激励发展的体系。

  这6个“S”是:一、战略规划体系;二、管理报告体系;三、商业计划体系;四、战略审计体系;五、业绩评价体系;六、经理人评价体系。这个6S体系实际也没有多大的创造性,就是根据华润当时的状况,特别是针对多元化控股企业的问题找到的一个综合管理的方法。可6S提出后得到了强烈的反应,我自己也预想不到。华润各部门的团队立刻就把这个体系开始发展深化了,也细化了。

  上任一家新的企业,从团队使命、愿景、价值观开始也好,从组织架构调整、团队调整开始也好,从运营效率改善出发也好,这些都是在增强企业的基本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作为企业的一把手,你必须提出企业发展的方向,做出重大战略性投资,促成重大交易。这临门一脚你就要自己踢,别人无法代替你做。当然这也是很考验人的,因为风险责任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