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桑益·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

“更何况,所谓的揭发新闻我写出来,能否见报、见报后效果如何,是一个未知数……”夏炎说得很认真,因为很多事情不是一个记者能解决的。见集科垂头丧气的,他又说了一些安慰的话。“你是几个同学里走得最远的,不容易啊,能在北京找到位置!今天让我尽尽地主之谊,也看看同学中有没有跟市领导关系好的……”
同学分别十余载,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他们有的是小科员,有的是商人,有的是医药代表,也有的是教师。
做小科员的是赖伟楚。他的发际线上移得厉害。他本来脑门就大,现在差不多快秃顶了,但是胡子长得很浓密,尽管刮过,胡楂子满下巴都是,看着有些别扭。做商人的是张航,他胖了,爱说爱笑,说是做外贸生意的,一年里有一半时间在义乌。他变着法儿夸集科,灌他喝下啤酒。集科酒量小,没一会儿头就晕了,浑身燥热。同学们都很关心他在北京的情况,半玩笑半认真地说他是“汤溪中学八八届的骄傲”。集科越发感到自己无权无势无钱,徒有一腔热爱家乡的感情。不觉间,他多喝了两杯。
集科本质上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要不是当初学习成绩好考上浙江某工程技术学院,他愿意跟同学们一样在小城市安逸地活着。他们在本地都混得挺不错,好几位是开着车来的,穿戴时髦,对目前的生活自我感觉良好。做了医药代表的辰前说他开了三家药店,房子也买了两套了。集科不敢接着说他在北京的工作和收入,自从离开了杭州的那家国营企业,他在异乡漂泊,体会过真正的饥寒交迫。更可悲的是,家乡的河流遭到破坏,他没等春节放假提前回来,却发现自己做不了什么。
“同学们啊!看到你们我很高兴,真的,你们在金华多好啊,一个电话就能聚在一起……实不相瞒,我这次回来,希望你们能帮帮我呢……金塘河你们都知道呀,它从山乡流到平原,经汤溪在赤骑镇汇入衢江。可会飞的金翅鱼,你们有听说吗?”他神情悲哀地看着大家,自言自语起来,“目前在山乡水库和龙井之间,是金翅鱼最后生存的一片水域,可它们就要回不到龙井去产卵,就要灭绝了啊!唉,我救不了鱼,救不了河,甚至救不了祖宗留下的祠堂!”
同学们停止了嬉闹,都诧异地看着他。印象中,集科是个性格偏冷、患有轻度社恐症的家伙,在班里只顾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不管得了多少荣誉,都一副不死不活的模样。要不是学习好,他活得简直像棵与世无争的草,默默生长默默枯萎。夏炎见他这样,显得有点尴尬,想解释一下集科内心为什么痛苦,顺便也表达一下刚才在办公室婉拒了集科的歉意。不料集科的声音盖过了他:“没有金翅鱼的金塘河,还他妈的能叫金塘河吗?!一条河要死了啊!”集科两眼发红、发直,“我不能不管!!我是一个建筑工程师,我他妈的不是人啊,早几年眼睁睁地看着村里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被人拆毁、变卖!这一次,我不能不管,不然死后,没脸去见爷爷……”
集科已经完全被酒精拽进他自己的那个世界:“这几年来,我恨自己懦弱无能,我他妈的连跟村主任国羊翻脸的勇气都没有……要是再坚持一下,到相关部门奔走一番,说不定我们村的古建筑群就不会被拆……”
同学们一脸蒙,没明白怎么回事,只见集科已经站起来,走到包厢的沙发那头,拿起麦克风,大声唱起一首咿咿哇哇的汤溪方言歌。这歌大伙儿没听过,刚开始以为集科喝多了胡闹,是山里人的匪性暴露了,不料听着这歌既像山歌又像民谣,倒不难听。再一听,竟然是一首表现游子思念故乡的歌,几位同学大声地鼓掌,觉得新奇。现下流传的汤溪方言的民谣、山歌,曲调都很简单,歌词粗陋,这一首则要复杂得多。
夏炎后来发表在《金华日报》的一篇文章说:“这首以汤溪方言演唱的歌曲,词曲作者以金翅鱼听到故乡的召唤逆流洄游为主旋律,声调浑重、粗犷而不失清幽,硬朗中充满哀伤,旋律古朴苍凉。可以说,这雄浑、悲壮的独特唱法,是古越谣歌的复活,表达的则是汤溪游子发自内心对故乡的眷恋……”
这确实有点“着意栽花花不发,等闲插柳柳成荫”的意思。集科因为在同学聚会上唱了《金翅鱼之歌》,第二天晚上和夏炎同时被邀请到交通广播电台春节特别节目现场,与主持人畅聊游子归乡的话题。集科千里迢迢提前回家过年,本意是为了保护金翅鱼,可引起做记者的老同学兴趣并且决定推而广之的,却是《金翅鱼之歌》——原来,同学聚会那晚,待集科酒醒之后夏炎把他带回家中,用录音笔录下《金翅鱼之歌》的清唱,待第二天一早就将它推荐给了交通电台的主持人白冰。
白冰是金华城里人,是这座小城的公众人物。春节临近,白冰正为找不到春节特别节目的嘉宾与合适的话题苦恼,这首歌的出现真是太应景了。“从二月一日起,春运大幕已经正式开启。听众朋友,不知归心似箭的你是否被堵在春运的洪流之中?不论是奔驰在公路上的摩托大军,挤在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的旅客人群,还是堵在高速路上的驾车一族,回家过年,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心愿……”白冰长得稍显普通,但是声音甜美、自信,几句开场白便把原本神经紧绷的集科带回到了车站人潮涌动的现场。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刚刚从北京回金华过年的陈集科先生,还有老家在龙游现在金华工作,也是我们节目的老朋友夏炎先生,与我们分享回家过年的心情……”
“听众朋友们好,我是陈集科,家在汤溪镇山乡。我坐卧铺火车回来的,二十六个小时。对,K102,从温州到北京的那趟车,往返都路过咱金华……说实话,我挺想回家的,录完节目,明天一早我就准备回山乡吴村。虽说已经回到金华,但是只有回到自己的村庄,回到父母身边,才算真正回到家了……”
(选载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