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7月,乔石考察大连造船厂
一
乔石同志是在1993年3月就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之前,中国的改革开放走到了一个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1992年春天的南方谈话石破天惊,正是在这个时候,乔石同志凸显出改革者的本色,在中央高层率先呼应、支持小平同志的讲话。在当年1月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3月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等场合的讲话中,乔石同志都强调指出小平谈话的重要性、大力推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后来,邓小平看到乔石同志在党校的讲话时说,“很久没看到这么好的讲话了。”
上任之初,乔石同志就充分认识到立法对经济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根本性作用。他心无旁骛明确宣示,本届人大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发展经济立法。要制定一个五年立法规划,基本上构建起一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
乔石同志初到人大,谦逊地说,我对人大工作还不大熟悉,是个“新兵”。人大的同志很快就被这位“新兵”带进了紧张的、快节奏的工作里。为了加快立法,全国人大打破常规惯例,除了过去国务院职能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法律法规草案送呈审议的老路子外,人大还借助社会力量,组织专家学者等研讨各种法案。对于我们过去缺少准备及基础,比较陌生的一些法律,如公司法、破产法之类,乔石同志主张采取拿来主义,借鉴欧美的法律,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再不断创新完善。同时,还提出允许深圳特区等地方政府有立法权,可以依据自己的特殊情况和实际需要建立一些地方法规。
仅仅一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通过了20部经济方面的法律和13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初步审议了8部法律草案。立法工作令人瞩目,成为社会的热门话题。五年任期届满,八届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共审议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决定草案129个,通过了公司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广告法、劳动法等118个。本届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感叹“立法速度前所未有”。
八届人大的又一重大功绩,是通过了宪法修正案。乔石同志作为中央任命的宪法修改小组组长,主持了这次修宪工作,发挥了卓越的领导作用。
二
乔石同志工作干劲十足,雷厉风行,善抓关键和重点,决策具有预判性和前瞻性的特点,在他1985-1992年担任中央政法委书记的七年间,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彼时,中国的改革开放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攻坚闯关阶段。据时任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的佘孟孝回忆,乔石同志到任后,出了许多好主意,抓了许多大事,做了许多实事。
首先,在工作和实践中,乔石同志很早就清醒深刻地认识到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认为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大前提,同时经济发展从根本上保障了社会稳定。乔石同志指出:
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
维护稳定,人人有责。
为了维护社会稳定,乔石同志殚精竭虑,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不乏一些新的重要的做法。在社会上,除了依法发起一波一波从重从快的“严打”,震慑黑恶势力,抑制频发的刑事犯罪外,他还积极倡导、大力推动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并亲自担任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主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式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政法战线的斗争中,乔石同志总是不避困难艰险,经常下基层,到现场,上第一线指导工作。由于头年9月和当年3月拉萨发生骚乱,1988年6月,乔石同志决定去西藏考察调研。去前健康检查时,发现心律有些问题,医生不建议他去。但乔石同志毅然决然地奔赴成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热地(藏族)曾说,这“是我们党中央政治局常委到西藏视察时间最长,去的地方最多的一次”。在西藏调研考察期间,乔石同志与自治区的每一位主要领导谈话,遍访机关、工厂、农村、部队、学校和寺庙,走进干部、工人、农民、教师、战士、僧人中间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和思想工作,给当地的形势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全国各地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件和案件,24小时不断地汇集到乔石同志的办公桌上。他殚精竭虑、寝食难安,高效率地批示处理。一些事件的真实状况和重大案件的破获,常常使这位人们印象中严肃理性的老共产党员也动了义愤,动了感情。他在批示里写下:
这份材料读了令人难以平静。
光天化日之下,行凶杀人,然后扬长而去。这是什么问题?!
抓得好!
三
1987年11月,乔石同志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身上又多压了一副担子。
乔石同志反对一些人提出的纪检与政法部门联合办公、共同办案,或有的人主张的政法部门应提前介入纪检部门办理的重大案件,他认为,违法案件,必须由司法部门以国家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进行查处;违纪案件,则应当由党的纪检机构以党章、党纪党规为准则来查办,在党内查处完毕后需要移交司法部门的再按程序移交。政法与纪检部门各司其职,否则容易造成以党代法、过度执法等问题。
作为中央纪委书记,任职伊始,乔石同志就意识到,“端正党风和纪律检查工作会碰到的、最困难的还在领导这一层。”他多次说过,要敢于碰硬。从严执纪,不要怕得罪人,对说情的要敢顶。他说,我碰到来说情的人,官没有太小的,都比较大。要敢顶,顶就可能得罪人。但是,要把党治理好,对违法乱纪就一定要查。不查会得罪更多的党员和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对党失望。
他说过这样一件事情:曾经有过一位老同志找我,要我提拔他的儿子做大官,由于条件不具备,被我顶住了。这事后来告到小平同志那里去,小平同志找到我,我如实作了汇报,小平同志说:“对头!就这样办!”他还说,有些判案判了死刑的,有人给我家里写信,要求“刀下留情”!乔石同志依然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可见,作为中央纪委书记,乔石同志承受的压力是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没有一身浩然之气和硬骨头,是无法干好这个工作的。
四
乔石同志从中学时即投身革命,具有丰富、长期的基层实践经验,又先后担任或兼任过多种要职。不管在哪个位置工作,乔石同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员的优良作风。他的身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注重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湖北省原省长蒋祝平说,乔石同志很关心地方的发展,下来调研,他爱去特贫地区、山区、老区。看到这些地区群众生产和生活的状况,常常表情凝重,总是仔细地看,耐心地问。乔石同志在山西的一次讲话中自己也说,大概全国比较大的有名的贫困山区,我基本上都走过了一遍。
对于革命老区,乔石同志更是怀有深厚的感情。退休后,乔石同志仍然关心着老区的建设。身边警卫干部有家乡是大别山区的,他了解到老区存在的困难后,总是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解决。
乔石同志早年在钢铁公司工作过,他非常喜欢到各种工厂企业考察,了解工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春节之际,他到大连机车车辆厂拜年,发现一名老师傅想擦干净手上的油污迎接他,赶忙上前一把握住老师傅的手说:“不要紧,我们的手都一样,祝你新春愉快,全家幸福。”在内蒙古工厂车间的机器旁,他拉着满手油污的工人,认真地询问工厂和工人的情况。
二是刻苦读书学习,理论联系实际。乔石同志一生都在读书。据他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好不容易弄到一部《毛泽东选集》,每天早起读一个半小时左右,不到半年,就从头到尾读完了。进入中央部委工作,他每天早晨跑步回来坚持读书半小时到一小时。在五七干校劳动不管多累,也要每天一大早起来学习半个小时。出国访问期间,也要带上几本书在身边。乔石同志在中联部工作时期的读书学习达到了巅峰状态。次子乔小东说,为了不影响家人睡觉,父亲用毛巾毯遮挡灯光,毛巾毯被烤糊了也不知道。现在我们能看到保留下来比较完整的乔石同志学习摘抄《列宁全集》有关论述的几千张卡片。每张卡片编号有序,索引清楚,字迹工整,一丝不苟。(作者为乔石同志原秘书) (摘自《百年潮》202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