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关战记》拍摄记

作家文摘 2025年01月14日 ·刘茜·

  教导团部分幸存官兵

  教导团指挥员,中间为李振西(薛伯青摄于1937年11月)

  1937年10月,在晋东发生了抗日战争中著名的娘子关保卫战。这是继八路军参战的平型关大战之后,国民革命军顽强抗击日军西进的又一场著名的正面战役。虽然,娘子关保卫战因指挥混乱、伤亡惨重,最后以国军全线撤退、日军占领娘子关而告终,但中国军人的英勇顽强是可歌可泣的。尤其是第三十八军李振西的教导团,本不属于直接参战的部队,一个偶然的电话使其成为“娘子关保卫战”中最神勇的、也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支部队。

  3000人仅幸存下100余人

  李振西原任十七路军总指挥杨虎城部西安绥靖公署教导团团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虎城将军被迫出国。所有参加西安事变的杨虎城旧部均改编入第三十八军,原西安绥靖公署教导团改为第三十八军教导团,归陕西省政府主席兼第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指挥。

  娘子关地处山西、河北交界,向东是今石家庄市,向西先是阳泉,后到太原。其地势险要,被称为“天下第九关”,是封晋冀咽喉的兵家必争之地。10月中旬,教导团从石家庄、滹沱河一线撤下来后,与上级失去联系。在山西盂县岳家庄休整时,李振西命通信兵将线搭在过路的电话线上,看是否能联系上部队,却碰巧截听到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给太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的告急电话。听到长官们说已无兵增援,而此时,教导团离娘子关最近,于是李振西立即请战,并报告自己是三十八军教导团团长,由滹沱河下来后与部队失联,现在盂县岳家庄,从地图上看到娘子关不到100里,即刻出发的话,明天可以赶到战场。

  黄绍竑向阎锡山解释说,三十八军教导团是杨虎城的卫队团。紧接着命令李振西,教导团到达后,归第一军团军团长孙连仲指挥,娘子关当下只有两个特务营在那里抵抗。接令后,李振西率教导团星夜急行军,于次日凌晨抵达娘子关。

  此时的娘子关如果失守,太原很快就会受到威胁。晋北的大兵团撤退不及,娘子关、太原等地的大量军用物资也会受到威胁。孙连仲对李振西说,守住娘子关就靠教导团了,如果能将日军打出旧关最好,打不退就坚守三天,那时池峰城的援兵就到了。

  李振西指挥教导团在两面悬崖,长20里狭窄的关沟内,根据地形变换各种战术与日军展开了惨烈的胶着战,还夺取了旧关迎面的几个重要山头。为此第二十七路军总指挥冯钦哉欣喜地夸下海口,要给予重赏。但最终冯钦哉食言了,还是黄绍竑拿出的赏金。

  面对数倍日军的反扑和敌机的狂轰滥炸,教导团没有退缩,死死咬住关口不放。在经历了两昼夜的激战后,教导团损失惨重,最后,连通讯、卫生等后勤人员全部编队上阵,李振西团长率众挥刀肉搏。

  到了第二天傍晚,李振西终于接到孙连仲的电话,援军到了!李振西带着教导团仅剩的200多人撤下阵地。

  孰料,刚出关口,官兵们坐在铁轨上休息,突然由娘子关开过来一列火车,80余位官兵躲闪不及,惨死于车轮下。

  教导团血战娘子关,以仅仅一个团的兵力与日军川岸师团激战两昼夜,完成了增援、坚守娘子关的任务,近3000人的教导团仅幸存下100余人。

  李振西结识薛伯青

  在八一电影制片厂任摄影总技师的薛伯青是中国早期的著名摄影师。代表作有《夜半歌声》《壮志凌云》《木兰从军》《永不消逝的电波》《狼牙山五壮士》《二泉映月》,以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

  早在1936年,薛伯青就拍摄了傅作义将军指挥的百灵庙大捷的纪录片《绥远前线新闻》。1937年9月底,平型关大捷后,薛伯青再次跟公司请缨前往太原,准备赴平型关拍摄纪录片。10月24日,薛伯青一行四人(薛伯青、吴永刚、屠梅卿、时玉生)携带着笨重的“地勃里”(Debrie,法国产的摄影机)从上海龙华西火车站出发,辗转嘉兴、苏州、无锡、南京,终于在10月28日深夜11点到达太原。

  10月30日,他们先找到太原省政府,但此时的太原省政府已空无一人。最终,他们找到了太原第十八集团军办事处。彭雪枫和张震、赵品三、边章五四位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11月7日傍晚,薛伯青接到办事处通知,要他们将摄影器材等物品全部搬到办事处等候出发。深夜3时,军车驶出太原城后,同行的一人拿出彭雪枫的信交给薛伯青。信里说明前线和太原最近情况有变,为确保他们的安全,不同意他们现在去前线。让他们先去西安办事处等候消息,一有机会再送他们去前线。就这样平型关战场与薛伯青“擦肩而过”。当他们到达黄河北岸风陵渡时,听到了太原失守的消息。

  薛伯青一行人辗转抵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那里,薛伯青又结识了陈波儿的丈夫任泊生以及邓颖超、林伯渠、博古等许多共产党人。在西安,薛伯青还意外地遇到了从上海来的救亡演剧一队的宋之的、王苹夫妇,崔嵬、欧阳山尊、李丽莲、周伯勋等人,并经周伯勋介绍认识了参加娘子关保卫战的李振西团长。李振西1937年11月正在西安养伤。

  合成一部短纪录片

  李振西向薛伯青、吴永刚详细介绍了娘子关保卫战的经过。李振西提出,他想记录教导团在娘子关的作战情况,告慰英灵。请求薛伯青、吴永刚两位代拍一部短纪录片。薛伯青、吴永刚听罢介绍,被教导团将士们的英勇深深地感动了。

  薛伯青答应为李振西团长拍摄教导团参加娘子关战役的纪录片,接下来赶忙给汉口发电报,请人寄500尺底片来西安,以备后用。计划先将留下来的底片在翠华山、终南山、咸阳一带拍外景,最后合成一部短纪录片《娘子关战记》,再现教导团将士们的威武身姿和战斗场面。

  1937年12月12日,李振西请薛伯青他们到他家用晚餐,庆祝《娘子关战记》拍摄完毕。饭后,李振西要薛伯青将已拍好的底片用飞机送到汉口,转道香港冲洗,印好拷贝再回西安。

  1938年1月3日,薛伯青一行四人终于到达香港。《娘子关战记》冲洗后,顺利地进入后期剪接、配音工作。    (摘自《老照片》第157辑,山东画报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