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竹轩(见图)是纵横上海滩几十年、响当当的“青帮”人物。1949年上海解放,他也传奇地获得了政治新生。
发家依靠三桶金
顾竹轩(1886-1956),江苏盐城人。1902年,因为家乡发大水,顾竹轩逃难到上海。经同乡介绍,他进了一家由德国老板开的人力车行,由于人高马大,他被相中拉德国老板的私人车。德国老板有一位中国妻子王月花。一战爆发后,德国老板回国,把人力车行留给了王月花经营。王月花深感自己的能力不够,看中了顾竹轩并委身于他。顾竹轩挣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黄包车夫中间有不少青帮会员,经介绍,顾竹轩认识了一个青帮“大”字辈人物,名叫刘登阶。顾竹轩拜刘登阶为师,成为青帮“通”字辈新人。刘登阶对他很赏识,允许他自设香堂,收门徒。顾竹轩逐渐在闸北、虹口、曹家渡形成盘根错节的势力。刘登阶给顾竹轩带来了第二桶金。
此后,顾竹轩拜了法租界巡捕房督察长黄金荣为师。1921年,顾竹轩与人合伙买下地皮,开设天蟾舞台。两年后,顾竹轩独资经营,首先在戏院里实现男女同台演出。1930年,天蟾舞台搬迁到今福州路云南中路口,座位达3400多个,南北名角相继登台,成为上海滩最有名望的四大舞台之一。
天蟾舞台每日热闹非凡,动静自然也不小,因此惹恼了隔壁永安公司的老板郭乐。郭家买通了工部局,强令天蟾舞台搬迁。顾竹轩跟工部局打起了官司,一直打到英国最高法院,最后胜诉,还获得了工部局十万两白银赔偿。这件事轰动了上海滩,顾竹轩声名鹊起,而这也是他的第三桶金。
当时成千上万的苏北人在旧上海打拼,需要一个领袖人物出来保护他们,顾竹轩“江北大亨”的诨号应运而生。
周恩来:“顾竹轩为人还是可靠的”
1927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工人武装起义,工运大队长姜维新是其得力助手。4月底的一天,姜维新为送发罢工工人的安家费,在英租界被巡捕房侦缉队逮捕,押送到位于龙华的国民党警备司令部,被判死刑,等待枪决。姜维新的哥哥姜维山是顾竹轩的侄女婿,由天蟾舞台作保,姜维新被担保出来。后来姜维新向周恩来作了汇报,周恩来说:“你借天蟾舞台的关系作掩护,这很好。顾竹轩为人还是可靠的。”
顾竹轩十分顾念苏北的家乡父老,家乡遇到什么灾荒难事,他都不遗余力地施以援手。1930年苏北遭受水灾,顾竹轩将天蟾玻璃厂卖掉,集资六万元送到家乡救灾。
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住在闸北和南市的江淮同乡纷纷涌进租界避难。顾竹轩见状焦急万分,和江淮旅沪同乡会的干事刘振球、张希文等人商量,请他们帮忙一同搭救同乡难民。他将天蟾舞台临时改作难民收容所,一时间天蟾舞台内的楼上楼下人满为患。据统计,当时收容了不下万余人。1937年“八一三”战事再起,大批难民又一次涌入租界。顾竹轩仍然将天蟾舞台停业改作收容所。
全面抗战爆发后,上海成为“孤岛”,伪上海警察局局长卢英出面诱逼顾竹轩出任伪市长,顾竹轩一口拒绝。
顾叔平,原名顾乃铨,是顾竹轩大哥顾如藻的第三个儿子,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6 年,顾竹轩亲自出马,帮助顾叔平竞选旧上海榆林区副区长。顾叔平竞选成功,上任后搜集到不少重要情报,为解放上海作出了贡献。
顾竹轩在天蟾舞台的经理室也成为地下党可靠的安全活动场所。1949 年 7 月20 日,陈毅市长来到天蟾舞台看望顾竹轩,勉励他继续为人民服务。8月,上海市召开首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顾竹轩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会议。1956 年 7 月 6 日清晨,顾竹轩在家中逝世,享年 71 岁。(摘自《上海滩》2024年第11期 苗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