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唐朝人的日常生活》,上海文化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
武则天是个美女,这是毫无疑问的,武则天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史料没有直接的描述,但是可以从其他文字里探知一二。太平公主据说最像武则天,史书对太平公主的相貌是有记载的:“公主丰硕,方额广颐。”(《旧唐书》)就是体态丰满,脸蛋很饱满,额头也比较宽,这符合唐代的审美标准。史书说:“则天以为类己。”也就是说性格和外貌像她,那武则天的相貌就可大略知道了。
武家人个子都不高,但是武则天是个例外。有唐代文献说“武氏最长,时号‘大哥’”(《朝野佥载》),武则天那时绝不是他们家族里辈分最高的,所以这里是长(cháng)不是长(zhǎng),也就是说武则天是家族里的最高个。
20世纪80年代,陕西扶风县法门寺地宫被发现,出土了大批精美的文物,根据地宫里物账碑的记载,在唐朝皇室馈赠给法门寺的物品当中有“武后绣裙一腰”,这是武则天生前穿用的,如果可以完全复原出来,那将是个绝佳的素材,据此就可还原武则天的身材。尤其是想到相传为武则天所作的名诗《如意娘》中的诗句,“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更让人对这袭绣裙有了想象空间。该诗凄美婉转,有人说这是身居感业寺的武媚娘写给唐高宗的,但真相如何,尚有争议。例如施蛰存《唐诗百话》就提出:“武则天不会有这一类型的爱情苦闷。但这是她写的乐府歌辞,给歌女唱的。诗中的‘君’字,可以指任何一个男人。唱给谁听,这个‘君’字就是指谁。”还有人认为此诗根本就不是武则天的文笔,而是臣下代笔。此事暂无定论。
不过遗憾的是,出土时这件绣裙和其他丝织品一样,朽坏得很厉害,难以分辨真面目。
武则天没有一张可信的画像流传下来,尤其是同时代的人给她画的像。大家见到的流传比较广的一幅画像出自《历代古人像赞》(见左图),此图是明弘治年间绘制,服饰方面有很多和唐朝不符的地方,只可看作是明朝人的想象,可信度很低。而且把武则天画得面貌阴阳怪气,题图文字对武则天的评价是:
屠虐宗支,毒害忠良,攘窃神器,淫秽纲常。
可见此画恐怕是意图以面部怪异烘托武则天之残忍。
历史上还有几幅画像,人们推测画的是武则天,但是都缺乏过硬的证据。如被认为是唐代著名大画家张萱作品的《唐后行从图》。张与武则天基本同时代,所以如果此画是他画的,画中是武则天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那么是不是呢?我们可以看到,单从体态来说,画里的这位女性的确非常符合史书的记载,所以就有现代学者据此下了定论,即这幅画像就是描绘武则天的。可是问题在于,这幅画是不是唐代的还有疑问。这幅画的作者也没有留下题记文字,所以很难断定。
还有一些雕像也被认为有可能展现了武则天的真容,最著名的就是洛阳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见右图)。
大佛净高17米以上,是龙门石窟第一大佛,十分雄伟壮观。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就是这尊大佛的脸是按照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为修建这尊大佛的是唐高宗皇帝,武则天当时把脂粉钱捐出来赞助过。按照古人的传统,谁捐钱谁就是所谓供养人,供养人会通过某些方式,比如壁画、雕像,把自己的形象留在佛祖身边。这种说法最早出自1981年的《龙门石窟艺术》这本书,但没有可信的依据。只是因为这尊大佛的形象很接近《旧唐书》里“方额广颐”的记载,所以人们就产生了很多美好的遐想。
另外,四川广元皇泽寺也是纪念武则天的地方。武则天小时候在广元生活过,相传那里也有武则天的塑像,表现的是武则天的老年形象,但是原件已经有所损坏,目前所见是经过后世翻修的,所以也很难说能多大程度上反映武则天的真貌。
另外,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有“大使厅壁画”,绘制了各国君主和使者的形象,其中似也有武则天的画像。撒马尔罕是粟特古国“康国”的都城,1965年,考古队在撒马尔罕阿夫拉西阿卜23号遗址内发掘出拂呼缦国王的大使厅。大使厅四面皆有华美壁画,东壁较为残破,其余三壁保存状况尚可,其中北壁为《唐高宗猎豹图》和《武则天泛龙舟图》。658年,唐朝击败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之后,控制粟特昭武九姓,设置“康居都督府”,康国拂呼缦被唐高宗立为都督。也正因为这个特殊关系,所以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形象才会被绘制在康国王宫之内。
既然此壁画绘制时间与武则天同时代,那么它是否反映了武则天的真貌呢?从壁画细节来看,一方面,粟特画师对唐朝服饰、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可能是通过中国使者的描述,对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样貌也有个大概的了解。但是很明显,画师又有着自己的“发挥”,“中西合璧”的产物并不是武则天的面貌“写真”。
所以,关于武则天的真实形象,其实并没有确切的文字和绘画、雕塑作品来呈现。我们权且从那一鳞半爪的细节中,来遥想她的风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