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务院原副总理谷牧是基建工程兵的首倡者,也是基建工程兵的实践者。早在1965年4月,谷牧任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时,就深入西南、西北地区实地考察,部署三线建设布局,为我国三线地区的交通建设、国防工业建设、电子工业建设等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1965年11月,谷牧陪同邓小平到攀枝花,协助邓小平拍板确定了以攀枝花为中心的“两点一线”西南三线建设格局。1966年,谷牧比照兵役制,提出建设工程实行“工役制”的设想,经国务院研究后以“工改兵”开展试点,江油成为第一批试点的承载地。
1969年12月,谷牧刚从清江五七干校回到北京,国家建委军管会向周恩来请示如何安置。周恩来指示:“谷牧不要去干校。他对三线建设有兴趣,又参加过基建工程兵的组建,让他到工程兵部队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劳动锻炼,一旦有事还可以带部队去前方服务。”由于传达的同志和介绍信中只提到“劳动锻炼”,谷牧便于12月24日到江油基建工程兵第一支队参加劳动锻炼。
12月28日,谷牧被分配到江油基建工程兵第一支队四大队二区队一连当兵做工。在工地上,谷牧与战士们一起出操、做工、学习,参加砸石头、开破碎机、下料放样、安装设备等工作。除此,谷牧还承担一定技术性质的安装工作。有一次,在给长城钢厂安装电子轰击炉时,技师详细讲解了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告诉大家:这是我国进口的唯一的精炼炉,一定要搞好安装质量。技师在讲到圆周率时,谷牧便协助技师给大家通俗易懂地作出了解释,获得了战士们的一致认可。
日常工作中,谷牧严格按照普通士兵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搞特殊不拖后腿,连队的干部和战士对他也很关照,尽量让谷牧发挥优势。连队里天天都要学习,谷牧主动承担起读报的工作,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老谷”。他总是在公开朗读前熟悉一遍报刊内容,读的时候先说明大意和领会重点,然后每读一段就扼要地复述一下,有时还作些解释。这套学习方法很受战士们的欢迎。由于学习效果好,大部队为此还通报表扬过谷牧。
在江油劳动锻炼期间,为了让在边疆和农村的四个儿子以及在江西五七干校的爱人和小女儿放心,谷牧特意拍了一张着军装、戴领章的相片(见图)分别寄出,还附上一首诗:
二十年前老行伍,五十五岁重当兵,不是刚愎呈(逞)豪壮,再学再练心更红。
虽然是下放锻炼,但当时能戴上红色领章帽徽是有象征意义的,这使孩子受到了鼓舞。
尽管建委军管会开的介绍信上没有提到让谷牧开展调查研究,工程兵部队仍然让他和一些干部一起做调查。经过多次讨论,谷牧向国务院提交了《一支队四大队的调查报告》《关于工改兵优越性的报告》,后来周恩来让建委军管会转告谷牧,报告他都看了。
尽管身处西南山区,但谷牧仍然心系国家尖端科技的重大项目工程。1970年4月下旬,工地狂风暴雨,而这天晚上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谷牧听到电台转播太空传来的乐曲《东方红》,兴奋得夜不能寐,激动之下以一首诗抒发内心的自豪:
暴雨更兼狂风,怒涛卷山滚滚,莫悉五洲沉落,细听天外歌声。
基建工程兵的生活异常艰苦,连队里的米饭很硬,几乎吃不到鲜肉,菜里的油水很少,长期的饥饿导致谷牧失眠加剧。5月中旬,他在工地突然晕倒,被送到县城医疗所后,检查出高血压问题。在周恩来的关怀下,谷牧被送回北京治疗。 (摘自《百年潮》2024年第12期 陈俊锋 徐江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