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人民作更好更美的图画
师承徐燕孙,徐虽然只比吴年长九岁,但已是北京有名的人物画家。一开始,吴光宇受三哥吴镜汀的影响研习山水画,之后转向了人物画。难得的是,他的天分也丝毫不逊色于三哥,深得徐燕孙的器重。
“三先生”丧妻失常
友,很少有人知道启功早年间其实是位画家。此外,山水画家周怀民也是吴镜汀兄弟俩的高徒。
然而在艺术事业上风生水起的吴镜汀,婚姻生活并不顺利。他娶的是徐燕孙的女弟子、著名工笔女画家王叔晖的妹妹。然而不知为何,王叔晖的妹妹嫁给吴镜汀后竟然薄命去世了,也未生下子女,甚至连个姓名都没留下,只在资料中被称为吴王氏。更令人扼腕的是,丧妻后的吴镜汀一度精神失常、无法工作。
吴镜汀的第二段感情亦是坎坷。根据中医的吩咐,吴镜汀在治疗期间需要吸食鸦片。他在烟馆中结识了李淑德,一来一往中两人互生情意。李淑德原籍甘肃,因家贫被卖到烟馆里当下人。吴镜汀病愈后,执意要娶李淑德为续弦,不出意外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吴镜汀只得离开长兄的庇护,带着
新中国成立后,步人中年的吴镜汀、吴光宇在艺术上开始探索山水画的风格转型,更加注重求真并服务于社会,吴镜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为人民作更好更美的图画”。兄弟俩还不约而同加人了写生的队伍,一起笔颂江山是他俩后半生的主旋律。
1954年,吴镜汀出任中央美院民族美术研究所副研究员。他积极参加各类展览和座谈会,三次深人西南、西北以及江南采风写生。最重要的一次,是与北京的其他著名画家一道赴京郊采风,合作绘画向祖国献礼。1955年12月21日,由中国美协主办的写生习作展览在中国美协美术馆举行,展出了吴镜汀与吴作人、王式南、宗其香、秦仲文等画家前往秦岭以及京郊的建设工地和农村的多幅写生作品。
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吴镜汀与吴光宇兄弟双双被聘为画师,吴镜汀还兼任院委委员。与此同时,吴镜汀的山水画风格转型获得了成功,他创
作了《十三陵水库工地》《岱宗旭日》等重要作品,成为“小青绿”风格山水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为表现新中国建设风貌做出了贡献。
吴镜汀的社会影响力继续攀升。1960年,他和吴光宇一同参与了北京画院组织的老画家长征路线写生活动,与徐燕孙、王雪涛等合作《长征万里图》。同年7月30日,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吴镜汀被选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1965年,吴镜汀出任北京画院副院长。
这一时期,吴光宇画技也更加成熟,迎来了新的事业发展点。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连环画的第一个快速发展期,吴光宇就是重要的连环画画家之一。他适时地根据新时代的审美需要,用擅长的传统人物绘画技法创作了彩绘连环画《张羽煮海》等。
吴镜汀的后半生一直和夫人李淑德住在灵怀阁中,画室的窗前栽种着一棵芭蕉及数株花木。吴光宇也雅趣颇盛,他笔下描绘的许多传统工笔仕女其实灵感都来自他观摩的戏曲人物角色。可惜,这样的好时光没能长久。1970年11月21日,吴光宇去世,享年62岁。1972年11月2日,吴镜汀因胃癌逝世,享年68岁。 (摘自《名人传记》2024年第11期)
1904年,吴镜汀(见左图)出生于北京一户富商家庭,原名吴熙曾,“镜汀”是他的字。吴镜汀在家排行老三,四岁那年家里又添了个弟弟。吴家老四就是吴光宇(见右图),原名吴显曾。这对吴家“曾”字辈的小哥俩,便是日后名震民国北京画坛的山水画家“三先生”和人物画家“四先生”。
吴家祖上来自南方,原籍浙江绍兴,乾隆年间为官后迁居北京。吴家后人以经营天汇药栈为业,生意颇为兴隆。吴镜汀、吴光宇的大哥吴寿曾虽也精通艺术,但作为长子的他不得不担负起继承祖业的重任,后来成了北京有名的中医。不料吴父还不满足,想让吴镜汀也跟着大哥从商。吴镜汀于是开始带头“叛逆”——在家偷偷学画。吴光宇也没闲着,给三哥放哨。若是瞧见父亲来了,吴光宇便大声咳嗽以示提醒,这是兄弟俩最初的默契。吴光宇年纪稍长后,跟着三哥一同学画,亦有巧手一双。
1918年,14岁的吴镜汀考人蔡元培组织成立的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这是中国现代史上第一个新型的、专门研究绘画艺术的大型美术团体,可惜随着1923年蔡元培辞去北大校长职务,这一研究会也淡出了历史舞台。
1920年,吴镜汀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启蒙恩师、北京画坛领袖金城。同年,在时任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的支持下,金城与周肇祥、陈师曾等人在北京西城石达子庙发起成立了“中国画学研究会”,金城亲任会长,陈师曾、贺良朴等名家出任画会“评议”。该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积极开展传统技法的观摩、教学、交流活动,同时广招生徒,培养青年画家,迅速成为北京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美术社团。吴镜汀加人中国画学研究会后,金城很快就发现他天赋极高。听说吴家不赞成吴镜汀学画后,金城亲自登门,劝说吴父,吴父终于同意让儿子拜人其门下。
1926年,吴镜汀以优秀学生代表的身份,跟随金城、陈师曾赴日参加中日第二回绘画联展,作品广受好评。只可惜,金城归国后就得了病,在上海去世。当年年底,金城的儿子金开藩与继任研究会会长的周肇祥不和,决定自立门户。金开藩取其父金城别号“藕湖渔隐”中的“湖”字,在北京钱粮胡同成立了“湖社”画会,招收学生。吴镜汀选择跟随年长自己九岁的金家大哥,转人“湖社”,并自号“镜湖”,以示不忘金城的知遇之恩。
就在吴镜汀转人“湖社”这一年,18岁的吴光宇加人中国画学研究会,担任助教。有了老三吴镜汀的先例,吴父便也许了老四吴光宇学画。吴光宇
20世纪30年代初,吴镜汀任职于京华美术学院。1936年,中国画学研究会向他抛来了橄榄枝,他应邀兼任研究会“评议”一职。此外,他还同时出任国立艺专讲师、北大临时第八班中国画教授等职位,十分勤勉。
在工作之余,吴镜汀经常前往故宫古物陈列所观摩古画,回家后背临研习。早在1913年,金城目睹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和奉天行宫(沈阳故宫)因战乱造成的文物损坏、流失后,立即向当时的内务部总长朱启钤建议将这两处的艺术珍品转移到北京,创办古物陈列所。1914年古物陈列所正式成立,是我国最早的公立博物馆,原为清廷所藏的历代古物文玩正式向普通民众开放。恩师虽已不在人世,但他的教诲吴镜汀始终铭记在心。也正是得益于金城等人保护文物、考虑长远的举措,才让以吴镜汀为代表的青年画家能够便利地参观、学习,画艺进展迅速。在这一时期,湖社的老先生们相继辞世,年富力强的吴镜汀成了山水画教师队伍中的顶梁柱。
吴镜汀不仅画艺精,而且人缘好。除了徐燕孙之外,他还与齐白石等名家相继结识,一起办诗文雅集、合作作画。而说到合作,不得不提的便是这对亲兄弟的联手。
吴光宇紧随兄长的步伐,任教于京华美术学校、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兄弟俩不但是同行、同学,又成了同事。1941年2月,“吴镜汀、吴光宇昆仲展”在北平举办,可见兄弟俩已积累了相当的名气。
在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后,吴镜汀与吴光宇决定一起开课授徒。书法家启功就是吴氏兄弟的得意门生之一。吴镜汀悉心教学,常常带启功参加画展,于是启功20岁出头就已经在北京画坛小有名气。然而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启功的主要精力在教学上,而绘画不如写字省时,只得忍痛放弃丹青,专攻书法。除了一些老朋
家国风雨昆仲情
·密斯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