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家学写作》选载之一

八分钟“写活”李大钊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闫晗著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25年3月出版

  本书涵盖一百多位名家作品,不仅提供了大量可模仿的文本范例,更是传授了写作思路和方法。从经典名著《红楼梦》《水浒传》《百年孤独》到名家鲁迅、张爱玲、汪曾祺、史铁生再到新闻事件,影视剧叙事方法,结合生活经历和体验,总结出一套独特又有温度的阅读写作方法。

  

  擅长讲故事

  电视剧《觉醒年代》传播效果极好,有质感、有温度,让观众感觉许多伟人不再是历史课本里的一个个名字,而是鲜活可亲的人。

  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原因之一是擅长讲故事,用具体故事来反映人物性格、刻画人物形象。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李大钊(见图,剧照),我们都知道他经常接济生活困难的人,工资大部分都用来帮助他人。但这只是普通的叙述,不会给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剧里是如何讲述李大钊的慷慨助人这一特点的呢?有一段不到八分钟的剧情,把他的性格写活了:李大钊把妻子和两个孩子从乡下老家接到北京,打算带他们去吃顿好的——涮羊肉,孩子们都欢天喜地地期待着这难得的“牙祭”。

  一家人正要出门时,突然来了两个北大学生,因为其中一个学生未能及时交学费,需要找教职工做担保,否则就不能继续上学,另一个学生建议来找李大钊帮忙。李大钊二话不说就答应做担保,后来得知学费差五块大洋,又说,那不需要那么麻烦,我可以拿钱给他先交上学费。他一掏口袋,结果剩下的钱不够——刚刚才给了来帮忙盘炕的小伙子一些钱,那小伙子的父亲生病了。

  这时,李大钊的妻子赵纫兰来解围,她拿出几块钱说,之前寄给她来京的路费没用完。两人的钱凑齐了给学生,在这种经济捉襟见肘的情况下,全家吃涮羊肉的计划自然泡汤了。

  那么,李大钊会怎样跟满心期待的孩子解释这件事呢?作为爸爸的李大钊乐呵呵地开始“胡说八道”:“爸爸要跟你们说一件事,就是吃肉的坏处,吃肉有哪些坏处呢?它塞牙!”妻子赵纫兰已经开始准备做面条,在家吃饭,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吗?不,后面还有一重转折,天降神兵,原来北大的蔡元培校长派人来送钱,他说,知道李大钊慷慨助人,安家时可能会缺钱用,就把他的工资扣下三十块大洋,让人直接送交赵纫兰。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全家人面露喜色:又可以去吃涮羊肉了。女儿兴奋地伏在李大钊耳朵前说:“爸爸,告诉你一件事,我吃肉不塞牙!”李大钊也笑着说:“其实啊,爸爸吃肉也不塞牙!”

  立体的人物形象

  这段情节温暖、幽默,富有生活气息,立体地呈现了人物形象。李大钊是个慈父,关心妻子,爱护孩子,跟家人关系其乐融融。他对身边有困难的人随时会伸出援手,积极热心。

  妻子赵纫兰对他的为人非常了解,将有限的生活费精打细算,默默支持丈夫,没有怨言。

  蔡元培的“先见之明”不光救了急,让故事曲折好看,同时刻画了李大钊和蔡元培两个人的形象:一个慷慨助人,急公好义;一个细致周到,关爱员工。

  怎样写活一个人的性格特点?需要把这种性格特点放在特定的场景里来讲述。比如慷慨的人把钱给了别人,会对个人和家人的生活产生怎样的影响?可能要影响生活质量,吃不起肉。具体的选择,让人看到人性的高贵之处。

  另外,写人物对话尽可能地运用生活的语言,更接地气,伟人也有家常的一面,“吃肉塞牙”的场景温馨诙谐,拉近了距离。而剧情的一波三折可以增加看点。

  富有人情味

  《觉醒年代》里有许多富有人情味的有趣场景。陈独秀有“封建大家长”的一面,关心儿子陈延年、陈乔年,却又碍于家长的面子,带了妻子高君曼蒸的包子给儿子吃,偏不说是特意带的。当陈延年说“我一直叫你陈独秀,陈独秀先生”时,他脸色一沉,把面前的包子推到儿子面前,赌气般地怼了一句:“陈独秀先生带来的,高君曼女士蒸的。”父子俩的倔强性格显露出来,场景又透着些许的幽默。

  还有一幕,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为了让辜鸿铭出山跟英国人辩论,三人请他吃饭,辜鸿铭把吃饭地点定在价格昂贵的餐馆,点了一大桌子菜,当“芙蓉鸡片”和“葱烧海参”端上来时,李大钊吓得赶紧摸了摸胸前的钱袋,担心带的钱不够,这一段让人想起自己请客吃饭的情景。

  我们在刻画人物时,既要有不普通的一面,又要有普通的一面。讲述英雄和领袖人物的故事也是如此,他们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过人之处,但在故事中敢于“不完美”,展现家常的一面,无损人物魅力,反而更动人。

  电影《古田军号》里一开场就是毛委员和朱军长在生气,为什么生气?因为有手下的兵想偷偷去抽鸦片,有旧军阀思想。因为有一些问题出现,后来才推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慢慢建成新型人民军队。而这种生气合情合理,领袖也是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建国大业》里唐国强演毛泽东,有一幕是敌机轰炸,大伙要赶紧转移,毛泽东吃了安眠药刚睡下,叫不起来,警卫员只好找担架把他抬出来。他执拗地说:“我不走,炸不死我。”领袖人物演得“垮”,却让人觉得亲切,因为那时还没从安眠药的劲儿出来,是准确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