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席审判”搅动波黑政局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04日

  2月26日,波黑国家法院对波黑塞族共和国总统多迪克进行了一场“缺席审判”,引发波黑塞族共和国和塞尔维亚的强烈反对,并让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这个“欧洲火药桶”。

  当日,波黑国家法院判处塞族共和国总统多迪克一年监禁,同时禁止其在六年内担任国家的政治职务。多迪克方面则指责国际社会派驻波黑高级代表粗暴干涉塞族共和国内政,严重侵犯塞族人的利益。

  “波恩权力”下的阴影

  波黑全称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1992年波黑宣布从南斯拉夫独立,随后波黑战争爆发。战争持续三年多,1995年,在美、英、法、德、俄以及欧盟的见证下,波黑、南斯拉夫、克罗地亚三国领导人在美国的代顿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签署了和平协议,简称“代顿协议”。代顿协议同时制定了波黑新宪法的总体框架,确认波族、塞族和克族3个民族为主体民族。

  同时,代顿协议还设置了一名国际社会驻波黑高级代表,该代表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波黑执行这项和平协议。1997年在德国波恩举行的波黑和平协议执行理事会会议,赋予国际社会驻波黑高级代表解除阻挠实施代顿协议的政府官员职务的权力,并强行实施新法律,该权力被称为“波恩权力”。

  根据这些规则,国际社会驻波黑高级代表实际上对波黑国家层面的法律和制度有很大的影响力。由于波黑由两个矛盾重重的政治实体组成,该高级代表对维护波黑国家稳定具有重要意义。1995年以来,欧洲不同国家向波黑派驻了八任代表,2021年8月,“波黑和平执行委员会”提名德国人克里斯蒂安·施密特为最新一任国际社会驻波黑高级代表,遭到俄罗斯反对。但在美国的支持下,施密特在未经安理会投票的情况下直接上任。俄罗斯以及波黑塞族共和国一直不承认施密特的合法地位。

  施密特抵达波黑后,对波黑的行政体系、选举制度以及联邦层面的法律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塞族共和国以施密特没有合法地位为由,不接受施密特提出的建议。施密特多次行使“波恩权力”,要求波黑国家议会修改有关法律。施密特的举动遭到多迪克的强烈反对。2023年8月,波黑国家检察院以未能执行国际社会驻波黑高级代表的决定为由,对多迪克提出指控,有关审理过程一直延续至今。

  发展是最大诉求

  2024年,波黑国家检察院多次发起针对多迪克的调查与审理,多迪克均拒绝参加。今年2月26日,波黑国家法院在“缺席审判”后宣布对多迪克的判罚决定。

  法院判决公布后,多迪克表示不会接受该判决,并称塞族共和国存在于波黑内部的日子“到头了”。虽然西方国家对判决表示欢迎,但地区国家对此表态不一。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表示该判决是“猎巫行动”,不利于波黑以及整个巴尔干地区的稳定。俄罗斯外交部表示该判决是没有道理的,并且将严重影响波黑国家的稳定。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则在当日召开国家安全紧急会议,通过决议表达对塞族共和国的坚决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克罗地亚总统米拉诺维奇称,该判决“意图剥夺一个不愿意听从殖民主义代理人的塞族领导人的民主政治权力”,并重申多迪克是深受塞族共和国民众支持的。要知道,克罗地亚支持生活在穆克联邦的克罗地亚族人,而克族人曾与塞族人发生激烈战斗,所以米拉诺维奇的表态从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地区国家对外部势力干预波黑内部政治的不满。

  事实上,虽然波黑战争过程中,塞族、克族以及波黑族经历了惨烈的“三族大战”,但三十年后,总体上三族民众能在波黑国家框架内和平生活。波黑经济虽面临很大困难,但仍在缓慢发展。塞族共和国借助塞尔维亚的助力,吸引包括中国在内的国家进行投资。另一方面,穆克联邦获得了大量穆斯林国家的投资,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

  波黑虽然在政治上分为塞族共和国和穆克联邦两个政治实体,但两部分之间并没有实际的边境线。为弥合两个实体民众之间的矛盾,波黑的汽车车牌采取了欧洲少有的“无国家无城市标识”格式,从车牌上看不出车主来自哪个部分,以减少民族之间的摩擦。虽然两个政治实体有明确的分界线,但许多民众混居在国家的不同区域,因此政治上的不同立场对民众生活的影响并没有那么严重。

  对波黑民众来说,发展经济、过上好日子是最简单和最直接的诉求,但外国代表的某些行为激化了两个政治实体之间的政治矛盾,事实上不利于波黑国家的整体稳定,也不利于地区形势的稳定。   (摘自3月3日《光明日报》 赵嘉政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