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王铮李国庆译《东方与西方,1900年的交锋》,九州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
阅兵紫禁城
整体而言,联军穿越紫禁城的庆祝游行深具历史意义(见左图)。刚过 7 点,英国分队就在毗邻銮驾库的一处高墙围院出发了。他们由大清门(又称南中门)而入。
没等英军开始行动我就去了紫禁城外院,联军军队将在那里集合进入紫禁城。就舞台效果说,这片壮阔之地的背景与环境之精美无与伦比,一系列的场面将在联军向北门游行的整个过程中连续展现,此处是第一幕。
获准随军进入的非军职人员数量被严格控制。据称其中一位将军最早提出不准任何战地记者随军进入。我作为代表之一拜访了巴罗将军,向他描述了国内公众对这次历史性游行一定会有的兴趣,并表达了我们想要获准随军前往并报道的愿望。他十分理解我们的请求,并且安排英国记者随英国军队游行。
艳阳高挂在万里无云的空中,照亮了汉白玉高台的雕栏玉砌,使它们看起来像是昨天才修造而成,耀眼闪烁。黄琉璃瓦屋顶和铺着类似瓦片的墙头,仿佛仍蕴含着落日绚烂的光芒般熠熠生辉。这座古老的宫殿有种无法征服的、终极的辉煌,入侵它的圣殿,让人有种几近悲伤之感。不过,这种感受在这些来访者中并不多见。他们有着参观某处廉价娱乐场,某个被征服的栅栏村庄或是某个蜡像展览时所怀有的好奇。
我到的时候日本人已经在那儿了。他们身穿白色军服,看上去干净利落。在场的还有一些俄国人。军队在出发前集合的巨大广场可以轻松容纳 15倍之多的人。这个广场呈T 字形,进入宫殿的大门在其垂直线的末端。一座汉白玉桥就在大门之外,三条并行的步道都带有雕刻的栏杆。
在 T 字形垂直线条的另一端是另一扇大门,一座门楼高耸其上,再过去就是城墙门楼。前一天晚上那里着了火,此时仍有浓烟斜斜地升向空中。人行道的夹缝之间长出大片茂密的杂草,浓郁鲜亮的绿色使耀眼的路面变得柔和,而且从不远处看上去像是一片草甸。各个分队都很快抵达了。先是听到远处乐队的奏乐声;接着,远远地,伴随着各色彩旗、闪亮的刺刀和行军队伍有节奏的步调,军队从各个大门进入。
利涅维奇将军沿各队列巡骑一周之后,和部下一起来到汉白玉桥。当第十二炮兵连发出 21响礼炮时,他就站在桥上。俄国军乐队开始演奏。当黄铜乐器在大庭内回旋奏响时,利涅维奇将军在一名副官的陪同下,骑马穿过了紫禁城大门。先头列队的脚步重重地践踏在汉白玉路面上,刀鞘叮叮当当敲砸着台阶,乐队洪大的声音震颤着屋顶和墙壁。
亵渎的脚步
我们在紫禁城的中心,我们亵渎的脚步冒犯了圣地的神灵,然而这里有一种巨大的幻灭感,一种无限的骤落。
我们进入的第一座大殿看上去黑暗阴沉,里面是一张尘封的华丽御座,上面的尘土像我们踩踏的黄色地毯一样厚重。穿过另一座和宫殿外面一样杂草丛生的庭院,我们走进另一座大殿。那儿也有一张御座,比上一张好些,景泰蓝的大花瓶脏得几乎看不出图案,似乎所有东西上都覆盖着尘埃、泥土和腐烂之物。
我们从这里沿一条侧路而行,此路通向一片树木密集之地,树的枝叶紧挨着头顶,下面光线相当模糊。这里有一座人工岩洞,旁边是属于某些宫内官员的几间房屋。
部队过去之后,将军、公使和一些军官信步走向宫殿,打算从容游览一番。我为了拍些居室的照片,走在前面。我们漫步穿过几处紧凑的宫殿,但是总体来看明显令人失望。这一切看起来都像是一家人去了海边。帘子放了下来,令大部分房间都很阴暗,所有的东西都蒙了灰尘。
虽然许多东西显然被收了起来,但是有些房内仍有大量美丽而吸引人的装饰物——瓷器、玉刻、书籍和图画。大家渴望得到一些紫禁城之旅的小小纪念品,只是一开始还不好意思拿走任何东西;但是过了一会儿,有些人就克服了他们的羞涩。我看见一个公使正在皇帝的某个房间里审视一块玉刻匾牌。他把它放回原处走开了。然后,他好像很好奇地想再研究一番,也的确又小心地仔细审视了片刻。不过接着他把手放进了口袋,又似乎突然决定研究天花板的图案了,而且太过专注,以至于忘了把那块玉放回架子上去。当然也有人以更为赤裸的方式抢劫。有一间阴暗的房子,里面原来很多东西都被收在箱子里,如今都敞开着。很多花瓶被拿走了,大多是玉的。
一个法国人用膝盖将一只雕刻的黄金花瓶压瘪,放在他的大衣下面拿走了。两个英国人正要拿走另外一只时,被一个满人看见,到英国军官那里投诉,两人被勒令放手。相对于那些太沉重、也不便装进口袋的东西和那些可能安全地藏在这座神秘宫殿里的巨大财富来讲,所有被拿走的都是不太值钱之物。
部队的游行越过庭园,往复于汉白玉阶,穿过光线晦暗的大殿。他们钉了铁掌的靴子对这片紫禁城的践踏意味深长。这队西方士兵仿佛一把尖刀插中了这古老东方文明的心脏,刺探并展露出它腐朽的血管。但这是异常华丽的腐朽和无比高贵的衰亡。工艺精湛的华丽景泰蓝花瓶真人般高地矗立着。破旧不堪的皇旗挂在墙上,旗子下方有金色五爪巨龙翻腾。北京城要花好多年,才可能从这场可怕的烧杀抢掠中恢复元气。
探访光绪和慈禧的寝宫
紫禁城阅兵游行那天,还没人进入皇室的寝宫,我留意着能尽早去参观的机会。威尔逊将军向我提供了这个机会,我想他是在他抵达几天之后,最先进去的人之一。他让我许诺不带走任何东西。我向他保证我只要拍照。
皇帝和皇太后的寝宫在紫禁城的西侧。我们走过长满了草的宽阔的汉白玉庭院,然后向左转。跨过横贯皇宫的一条污浊沟渠上的一座汉白玉桥,还能看见几具就浮在绿色水面上的中国士兵尸体。我们被一个满脸皱纹头戴着凤翎的老头引领着,他的凤翎从帽子后面垂下来。他似乎是被留下来看管皇宫的,是宫里的总管或主持。几名仆人陪着他,除了我们刚见面时稍纵即逝的仇恨和憎恶之外,那些仆人冷漠的脸上毫无表情,老头的脸上有种十分让人同情的焦虑表情。
经过了几条通道,那老头打开一扇扇大门,撕开了门上的封条。我们首先进入的是光绪的寝宫。这里和宫中其他地方有种惊人的对比。外面的门厅从各处显示出年久失修。所有东西上面都覆盖着一层裹尸布般的灰尘。但是这里的一切保存完好。安静的院子里,做工精湛的巨大的青铜饰物立在树下。房间的每一侧,前后都镶了厚玻璃窗,青白玉饰排列其上以反射日光,并最出色地彰显了那种石头纯洁美妙的优雅与精致。房间里挤满了大量的西方制造的装饰物,显然是欧洲当权者,也可能是谋取特许权的人,给皇帝的赠礼。与本土的艺术品相比,这些东西看起来全都极其庸俗。
在皇帝和皇太后的房间里都有很多各式各样的钟表,从装饰华丽、钟面闪烁着钻石和宝石的,到可以在任何酒馆里看见的那种最普通的描花钟。如果全都上紧发条,它们定是打破绿树成荫的庭院内怡人宁静的唯一之物。这些房间里最大的物件之一是一个巨大的天球仪。但是,非常奇怪,那里找不到一个地球仪。
皇帝的龙床非常小而且相当朴素,但是幔帐和帘帏用的是最精致的丝绸。他卧室的地板上有一个机械玩具——一头套在汽车上的银制大象,上头是一只时钟。钟面、挽具和象背上嵌满了钻石(见右图)。
总体看来,皇太后寝宫里的饰物与艺术品似乎比皇帝房间里丰富。两座寝宫几乎毗连。
宫内的东北角是一片白玉兰花园,一篷茂盛的树叶遮顶,在下面现出一片凉爽、青葱、多荫的微光。这儿有一个汉白玉浴池,一座精致的神龛,还有乡村风格的台阶向上通往一座刚好高过树木的高塔。
我们得知这是皇帝最喜欢的去处,他常常在清晨和晚间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