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华成功预测美军仁川登陆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11日 ·陈其林·

  邓华在朝鲜战场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远在广州、刚指挥解放海南岛不久的第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1910-1980,开国上将)开始密切关注朝鲜战事的进展。

  6月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美国海空军直接支援南朝鲜,并命令美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两日后,又命令美国陆军参加朝鲜战争。

  7月7日和1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两次召开会议,讨论朝鲜局势以及国防问题。会议一致同意组建战略预备队第十三兵团,开赴鸭绿江地区。7月8日,毛泽东主席批准邓华出任东北边防军第十三兵团司令员。

  1950年7月13日上午,邓华在作战室接到了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的电话,为保卫东北边境,调他出任预备队第十三兵团司令员,第十五兵团机关与第十三兵团对调,准备在必要时渡过鸭绿江,支援朝鲜战争。邓华立即回答:“服从组织安排。”之后开始筹备领导第十五兵团指挥机关开赴东北。

  当时的朝鲜人民军在金日成的领导下,对美国的侵犯进行了坚决抵抗,并于6月28日解放汉城。此后,战事发展顺利,战线继续向南推进,7月上旬,朝鲜人民军将战线推到了北纬37度线(又称三七线)以南。

  邓华注意到,朝鲜人民军解放汉城的战役,虽然歼灭了南朝鲜军1.1万余人,但南朝鲜军队的基本兵力仍没有被朝鲜人民军合围。自7月21日起,朝鲜人民军发起东江战役,其第一、第二两个军团向金泉和大邱实施主要突击,战况喜忧参半。

  邓华通过对朝鲜局势进行理性分析,认为朝鲜人民军的作战意图,应该是趁美国没有出动大批兵力,速战速决,以期短时间内解放朝鲜全境。邓华还对“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进行了认真研究,认为麦克阿瑟在西太平洋地区对日作战中,具有丰富的两栖作战经验。随着朝鲜人民军战线向南延长,麦克阿瑟说不定会凭借自身海陆空的优势,在朝鲜东、西海岸线中腰部实施陆海空三位一体的联合作战。而朝鲜人民军弱小的海军、空军与后方留守的少量陆军,根本无法阻止美军从两侧登陆作战。

  他把他的分析以密电形式报告给了中央军委与毛泽东主席。邓华发出密电后,率第十五兵团司令部机关在广州登上了北上的列车。列车到达武汉后,邓华接到毛泽东主席发来的电报“希早日来京面授机宜”,于是改乘飞机前往北京。

  到达北京后,邓华受到周恩来总理、聂荣臻总参谋长的频频召见,并应邀多次参加中央军委的领导干部会议,就边防军的编制、装备、训练等情况进行详细研究与讨论。毛泽东主席也召见了邓华,称赞邓华对朝鲜局势以及美军将在朝鲜东、西海岸线中腰部的仁川等地登陆的判断:“这个分析很有见地。”并说,“你们的任务是保卫东北边防,但要准备同美国人打仗,要准备打前所未有的大仗,还要准备他打原子弹。”

  果然,1950年9月15日,美军趁朝鲜人民军主力集中于釜山防御圈、后方空虚之际,由麦克阿瑟指挥,在朝鲜半岛仁川港实施了大规模两栖登陆作战。这一行动使朝鲜战争局势发生重大逆转,将朝鲜人民军置于腹背受敌的不利境地。

  1950年9月28日,美国作出越过三八线的北进计划,并不顾中方反对,于10月7日越过三八线大举进攻。在朝鲜政府的请求下,10月8日,毛泽东主席发布了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三兵团立即准备,待命出动。第十三兵团的领导机构改称志愿军的领导机构,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华任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洪学智、韩先楚分别任副司令员。

  第十三兵团约26万人马,肩负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使命,于10月19日分别从安东、长甸河口、辑安等地开赴朝鲜战场。   (摘自《文史博览》2025年2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