饕餮豪侠王昌龄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11日 ·邱俊霖·

  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七绝圣手”王昌龄(见图)早年的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长安,那是长安城外东边灞上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崇尚渔猎以改善伙食,多余的野味拿到集市上售卖。长安城的里坊间遍布酒肆,各式美食令人眼花缭乱。可王昌龄家境贫困,他家常吃的是黍米饭,最常见的下饭菜是韭菜。有时王昌龄腰间挂着镰子到菜园里割韭菜:

  腰镰欲何之,东园刈秋韭。

  他还对钓鱼颇感兴趣,有时出门在外遇见了垂钓的老翁,也忍不住要上前去问问:

  开门望长川,薄暮见渔者。借问白头翁,垂纶几年也。

  王昌龄也是个老钓客,闲来无事的时候,便喜欢前往灞河河畔垂钓。灞河是黄河的支流,里头鱼鲜丰美:

  时从灞陵下,垂钓往南涧。手携双鲤鱼,目送千里雁。

  少年仗剑出边关

  十几岁时,豪情万丈的王昌龄仗剑远游,他到过河南、河北,还曾上嵩山寻仙学道。后来,他翻越了太行山,来到邯郸。邯郸城外平原上时常能遇见策马奔驰的少年,他们带着皂雕驰骋于平原上,归来时,马上挂着各种野味,王昌龄有云: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王昌龄后来去了河东(山西省西南部),他想找机会向朝廷献诗,希望能够得到圣上赏识:“开唐天业盛,入沛圣恩浓”,可那该有多么难。他回到长安后,继续向名士献诗赋。那时世族子弟可以凭祖辈恩德直接获取功名;寻常人家子弟,只能通过考试挤独木桥。当然,学子也可以选择“举荐”。

  王昌龄并未如愿,他献上去的诗赋无不石沉大海。他决定选择另一条路——投军。王昌龄跟着军队去过北边的边塞,出过雁门关。那时,北方的契丹连年南下侵扰,唐军败多胜少,开元初年的“滦水谷之战”中,六万唐军几乎全军覆没。王昌龄由此慨叹: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他还去过西北边塞,那儿的景致、风俗与中原全然不同。每回开拔前,将士们围聚在一起炙着全羊与野驼,将军们高举金叵罗,战士们手捧夜光杯,伴着胡琴与羌笛那宛转而透着些许悲壮的旋律,一杯接一杯地畅饮葡萄酒。

  新声一段高楼月

  王昌龄经过几年军旅生涯的磨砺后,于开元十四年(726)回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不过,唐代的进士还得经过吏部的铨选,甚至参加制科考试才能获得官职。开元十九年,王昌龄参加并考中了“博学宏词科”,被授予了“秘书省校书郎”。这是个九品官,负责图书校订和编辑工作。那时开元全盛,王昌龄也意气风发,歌咏盛世:

  新声一段高楼月,圣主千秋乐未休。

  按照唐制,王昌龄是没有资格参加日常朝会的。但每月初一十五,或是在重要节日,朝廷都会举办大规模朝会,文武百官皆进宫朝见圣上。光禄寺为与会大臣或宾客提供酒食。王昌龄最爱的是鱼脍,那道“金齑玉脍”令他馋了多少年。

  宫廷中的奢靡风气正在蔓延。有一回元旦,光禄寺违背规定,将提供给臣子酌酒的柄勺换成了大斗,导致酒的开销严重超支。负责稽核的比部对光禄寺进行弹劾。光禄寺却辩解称,他们引用了古人的规制。王昌龄觉得光禄寺的解释不仅牵强,而且可笑:

  何令式之无稽?徒欲致讥,诚堪耸诮。

  最后悔的一顿饭

  开元二十二年(734),王昌龄再次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他又登科了,原本想着能有光明仕途,可他的官阶不仅没升,反而被外放至汜水(今河南省荥阳市)担任县尉,负责的是治安捕盗类的事务。有人说,正因为他太过坦荡,说话直来直去,因而受到排挤。没多久,他被发配到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担任县丞。这是个八品官,比之前稍有长进。可没几年,宰相张九龄被李林甫陷害而罢相,王昌龄为张九龄打抱不平,结果被贬岭南。

  开元二十七年,王昌龄前往岭南途经襄阳,他特意去拜访孟浩然。他们当年一起参加科举考试,王昌龄金榜题名,孟浩然失意而归,但二人结下了深厚友谊。孟浩然在长安时,就曾告诉王昌龄,他的故乡襄阳有一种美味的“槎头鳊”。王昌龄后来多次造访孟浩然,孟浩然也果然用鳊鱼招待。

  开元二十八年,北归的王昌龄再次来到襄阳。那时,孟浩然患上了“背疽”,虽病情好转,可见了王昌龄,他高兴得不能自已。他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与美酒,其中也有王昌龄爱吃的鱼鲜。王昌龄离开后不久,孟浩然就去世了。这大概是王昌龄一生中最后悔的一顿饭。

  青鱼雪落鲙橙齑

  天宝七年(748),王昌龄被贬为龙标(湖南省黔阳县)县尉,这是偏远县城的九品芝麻官。据说他被贬的原因是“不护细行”,大致是生活细节不够检点。龙标远离了喧嚣,王昌龄时常与好友们相约竹林下饮酒,倒也快活自在。更可喜的是,这儿盛产橘子、柚子、橙子。这些水果在北方可不容易吃到。沅江里的青鱼味道极鲜,王昌龄将其切脍,再拿着当地产的橙子捣成齑,浇于脍上拌匀。他得意地告诉食客们:“这道菜在长安叫‘金齑玉脍’!”无论是参加宴饮,抑或是为人践行,都少不了这道脍:

  冬夜伤离在五溪,青鱼雪落鲙橙齑。

  天宝十四年(755)年末,安禄山发动叛乱。消息传来后,王昌龄打算离开龙标。他年届花甲,如今天下大乱,心系故乡的亲友。北上到达濠州时,他被当地的刺史闾丘晓杀害。不久,闾丘晓便因延误军机被杖杀。据说临刑之际,他以家中有亲人待养为由向宰相张镐求饶,张镐冷冷地回了他一句:

  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乎?

  (摘自1月7日《北京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