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米扬大佛现状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11日 ·班卓·

  (摘自《陌生的阿富汗:一个女人的独行漫记》,上海人民出版社2024年9月出版)

  旅馆楼下住着四个日本人,他们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派遣来为巴米扬绘制地图。其中一个日本人胖乎乎的,穿着一件褐色的阿富汗长袍,腰上斜系着一个腰包。他叫昌弘,亲切而随和,我们很快就成了朋友。

  山不高,上面开凿着大大小小的洞窟,这些曾化为僧舍佛堂的洞窟现在大多空徒四壁。有两个洞因其大而最为显目,里面曾经站立着两尊大佛,被当地人称为“父亲”和“母亲”。而今已看不到佛像,只留下两个空洞。

  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富汗人来说,巴米扬遗迹早已纯属旅游胜地,不带丝毫信仰的性质。当大佛被塔利班炸掉时,遗憾是遗憾,却没有更大的信仰上的愤懑。这座山就这样满身空洞地沉默着,因满目疮痍而显得有些怪异。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从西边山脚处隐约延伸至山上,沿着它大概可以到达山顶。

  巨佛曾站立的地方现已拦上了铁丝网,网上挂着块蓝色木牌,上面用几种文字写道:“大佛,5-6世纪建立,对人类有特殊意义,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本政府和阿富汗文化局共同管理。此处危险,禁止攀爬入内。”隔着铁丝网,只看见洞底坍塌堆积的泥土和高耸的洞壁(见图)。

  我问过昌弘:“听说日本政府计划重建大佛,并宣称凭借日本的技术可以把大佛重建得与原先一模一样?”“是啊,我也听过这个说法。”他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我禁不住问:“重建倒塌的大佛有意义吗?”他笑笑不答。

  昌弘告诉我,在山脚下的一间房子里可以找到看守人,他有打开铁丝网上那个小门的钥匙。进门后顺着洞窟边沿的台阶拾级而上,能到达大佛顶部的平台,沿着台阶的几个小窟内还存留着些壁画。可我觉得不必非到顶部不可,也不必非去看那岌岌可危的壁画。

  此时从身后走来两个阿富汗年轻人,他们一边大声讲话,一边捋高袖子四处瞧望,似乎想找块石头垫脚翻过铁丝网。我不由得叫了一声:“你们干吗?”他们站定了看我,答道:“进去。你不知道从洞里可以爬到顶部去吗?”我指着山体上的一条巨大裂缝(应是炮火的功劳),说:“你们难道没看见那个,不怕一踩上去洞就塌了?”于是作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