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启芳临危受命接管东北大学

作家文摘 2025年03月18日 ·张在军·

  险遭枪毙

  1928年3月,东北大学新任校长刘尚清扩充东大,分成四学院,聘周天放为文学院院长、臧启芳(见图)为法学院院长、孙国封为理学院院长、高惜冰为工学院院长。东北易帜后,张学良亲任东北大学校长,照旧续聘臧启芳等人。

  1930年7月,臧启芳因支持东北大学学生自由选举国大代表,险遭张学良枪毙,之后调任东北长官公署机要秘书。当年9月东北军入关之后,由张学良呈请中央,臧启芳被任命为天津市政府社会局局长,并代理天津市市长。他到任二日就解决了新旧印花贴购问题,又整顿了商业银行兑现角票办法。后历任接收天津比利时租界的接收专员、东北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哈尔滨地亩管理局局长、哈尔滨党务特派员。

  回忆臧启芳的这段经历,其子臧英年说:“先父一生最大的希望便是看到国家强盛与复兴,毕生都朝这个方向贡献个人的全部力量。九一八前夕,他在哈尔滨任职时,看到张景惠有勾结日寇的企图,便联络爱国志士如周天放先生等和中央联系,用尽方法说服和纠正张景惠亲日的错误观念。九一八以后日本占领哈尔滨前,他们才联袂出走,及时逃出了日寇魔掌。”

  1933年冬,东北协会成立,臧启芳被聘为总干事。他一面为东北义勇军募款,一面讲演宣传,唤起国人共御外侮。1934年3月,时任江苏省主席的陈果夫因东北沦陷,人民流离失所,要选用几位东北有学之士辅佐他在江苏推行新政,臧启芳受聘为第六行政督察区(驻盐城)专员兼区保安司令,后转任第二行政督察区(驻无锡)专员兼区保安司令,颇有政绩。

  苦心孤诣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张学良被蒋介石羁押,张氏的东北大学成了“孤儿”,东大的去向成为关注的焦点。

  1937年1月7日,教育部连发两份指令,令臧启芳会同北平社会局雷嗣尚局长接收东北大学,并令臧启芳代理校长职务。接收消息传开之后,东大学生群情激愤,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对国民政府接管东北大学的护校运动开始了。派臧启芳接管北平东大本校的计划破产后,教育部随即宣布东大为非法,停发了经费。在这个节骨眼上,东大何去何从,对臧氏也是一个莫大的考验。郑献征(四川三台县县长,东大在全面抗战爆发后曾迁至三台)之女郑碧贤说:

  难道就因政治问题而毁灭一所大学?他不忍心……他对同情东大的陈果夫说:若停办东北大学,就表明政府放弃东北,这不可为也。他的话让陈果夫也很难反驳。

  接收不成,教育部又决定将东北大学南迁。时任河南大学校长刘季洪回忆:

  东北大学一时苦无校址,于是教育部部长王世杰先生及中央陈果夫先生分别来电,商由河大暂为接待。经校内会商并请示省府同意,复电欢迎。是年夏季该校师生五百余人陆续到达。

  东北大学在河南大学挂牌后,臧启芳自兼文学院院长。2月25日,东北大学文法两院开学上课,因部分教授未能前来,则由河大教授代为授课,或与河大学生合班上课。

  将开封的文法两院事务处理妥当,臧启芳又于3月3日正式接管了东大的西安分校。同一天,臧启芳就东北大学由“省立”改为“国立”一事呈文教育部,教育部再向行政院呈文。5月5日,东北大学“确定为国立”,其校长等高级职员、经费调拨等,均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免与管理,直至1949年。

  6月下旬,东大西安分校增建校舍次第竣工。遵教育部集中办学令,文法两院教职员、学生由开封迁入西安分校。原挂在校门上的分校校牌,换上了“国立东北大学”校牌。部分东北大学学生不愿意随校迁移,河南大学都收为转学生,使他们顺利地学成毕业。有学子回忆:“当时西安校舍已颇具规模,不但占地广阔,同时教室宽敞,更有广大之体育场,所以同学们都很满意和兴奋。”

  主政十年

  不料,七七事变很快爆发,全民抗战开始,东北大学不久后再次走上迁徙之路。大学南迁,臧启芳特向教育部请示迁移地点,“奉到旨令,命东大向青海迁移”,他“甚奇怪”,这等于说不准迁移,因为迁往青海是绝对做不到的事情。臧启芳决定冒着受处分的风险,先斩后奏把东大迁往四川三台县,事后教育部也只好默认这一结果。

  1939年7月初,代理东北大学校长一年半的臧启芳,终于“转正”,被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校长。他不仅是东北大学改国立后的第一任校长,也是主政东北大学时间最长(1937-1947)的校长,甚至超过了张学良的任职时间(1928-1936)。这恐怕是“对臧启芳很不器重,几乎要把他枪决”(唐德刚语)的张学良始料不及的。如果没有臧启芳的苦心孤诣,东北大学早在1937年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1945年8月15日,抗战终于胜利了,流亡在川的东北学生欢腾无比,归心似箭。1946年12月25日,东北大学在原北陵校址的图书馆举行了复校开学典礼。但臧启芳不久就辞职了。臧英年说:“当时国共之战已爆发,接收大员大多滥权贪腐,先父见大势已去,难以作为,便于1947年4月辞去东大校长职。”

  1949年6月,臧启芳承友人高惜冰等函约,渡海赴台。幸获东大校友出资相助,一家六人得以在台中落脚定居,唯长子、长女留在了北平。臧英年说:“先父不坚持大哥大姐去台湾,是对国民党失望,对共产党寄予厚望。”1961年2月28日,臧启芳因病逝世。     (摘自《名人传记》202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