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青尘 冯俊龙著 天地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
家教源远流长
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人是母亲,母亲至少会影响三代人。
曾国藩的外祖父江沛霖在湖南湘乡也算一个颇有豪气的人物。江沛霖的子女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坚忍和勤奋的精神,以及乐观豁达的性格,其中就包括女儿江氏。江氏比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大五岁,在曾家任劳任怨。江氏为曾家生下五男四女,悉心养育。曾国藩兄弟从母亲身上继承了很多优点:“吾兄弟皆禀母德居多,其好处亦正在倔强。”
曾国藩后来娶了老师欧阳凝祉的女儿欧阳氏。这位欧阳夫人勤俭持家,温柔贤惠。嫁入曾家以后,性情温和的欧阳夫人,上敬老人,下和弟妹。数年间,她不仅要侍奉老人,还要忙里忙外,养猪种菜,不辞劳苦。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曾国藩的祖父星冈公生命的最后三年卧床不起,江太夫人毫无怨言,协助丈夫曾麟书尽心尽力赡养。欧阳夫人亦“未尝得一安枕”,是当地有口皆碑的好孙媳。在江太夫人和欧阳夫人的榜样示范下,曾家的女人们没有一个好吃懒做、养尊处优。
郭筠是曾国藩三子曾纪鸿的夫人,算得上传承曾氏家风最卓著的功臣。她悉心照顾视力减退卧病在床的欧阳夫人,欧阳夫人感动不已:“吾妇贤若此,吾忘吾贞疾。”在儿媳妇的伺候下,她都忘记自己有病在身了。
在曾国藩指导下,郭筠读完《十三经注疏》《御批通鉴》等书。她不但孝敬公婆,后来丈夫三十三岁去世,郭筠承担起曾氏家族后辈子孙的教育之责;精心编撰曾国藩遗留下来的著述。郭筠说:“我家行之,一乡风华,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
念念不忘母亲的期望
与曾家相比,左氏家族的女性更多了几分巾帼英雄的气质。左宗棠的祖母杨夫人,心地良善,她不顾家庭并不富裕,极力赞同丈夫左人锦倡导族人捐粮,为左氏宗族设立社仓。左宗棠的父亲左观澜承继祖辈留下的薄产,终年在外开馆授徒,母亲余夫人时常佐以粗糠菜叶,勉强让一家人吃上饭。
虽然左家也算耕读之家,但实际上过着社会最底层的生活。左母在家勉力支撑,左父在外仗义执言。左宗棠五岁的时候,有一天左父抽读左宗棠的大哥左宗械、二哥左宗植《井上有李》 一文之后,问他们文中“昔之勇士亡于二桃,今之廉士生于 二李”中“二桃”的典故出处。左宗棫、左宗植答不上来, 一旁的左宗棠回答:“这是出自《梁父吟》中的‘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原来左宗棠在哥哥们读书时,早就记住了父亲的讲解。
余夫人知道这件事情后,抚摸着聪敏顽皮的左宗棠的脑袋,半是感慨半是鼓励地说:“我们老三将来要封侯。”左宗棠在家排行老三,人称“左老三”。母亲这句看似玩笑话的戏言,对孩童时期的左宗棠是一种莫大的鼓励。后来母亲去世,左宗棠常常想起母亲这句随口而出的话,暗暗激励自己,以至他在六十多岁时,还念念不忘母亲当年对自己的期望。
长大成人却家贫如洗,左宗棠只能入赘周家。左宗棠命运坎坷,却又非常幸运,岳母王慈云视他如亲生儿子,妻子周诒端与他举案齐眉。后来,左宗棠踏上漫漫征伐之路,与家人聚少离多,又是周夫人在家独撑家务,让左宗棠心无旁骛,在前线专心军务。
“尺布寸缕,拮据经营”
李鸿章的母亲也姓李。李太夫人幼时因患天花,被家人遗弃。李鸿章祖父李殿华把这个弃婴捡了回来,悉心医治养育。女婴慢慢长大,她虽然没有读书,但是懂得感恩,家里家外忙活,一刻也不肯空闲。
李殿华见儿子李文安与这位“李姓义女”年龄接近,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便决定让他们结为夫妻。李夫人为李家先后生下六子二女,在李夫人的悉心养育下,都成可塑之才。李文安的资质平常,但在李夫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下,科考之路颇为顺利,并且在官宦生涯中与人为善,深得同僚尊重。
李文安在外做官,勤勉敦厚;李夫人在家操持家务,任劳任怨。后来李鸿章说他母亲“尺布寸缕,拮据经营”,对母亲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李夫人虽然没有读书,不会识字,但她用生存智慧告诫孩子们,“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要他们低调谨慎、勤勉谦恭。李鸿章兄弟六人个个争气,人人都成才成器。
李鸿章原配夫人周氏,是老师周菊初之女。周夫人与婆母李太夫人一样,勤俭持家,性温笃,深得李太夫人喜爱。但周夫人不幸于同治元年(1862年)病故。
随后,李鸿章于同治二年(1863年)迎娶赵氏。赵氏名为赵小莲(见图左,与时年18岁的长女李菊藕),出身于安徽太湖名门望族。赵小莲不但家世显赫,而且能干有主见,看人的眼光也非常特别。在赵小莲陪伴李鸿章的三十年时光里,李鸿章通过军功博取官位,兴海军、建学堂,搞洋务、办工厂,在政坛大放异彩。赵小莲生子李经述、生女李菊藕。李经述是才华横溢的大孝子,李菊藕是民国著名才女张爱玲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