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培元·
(《同舟》,作家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
好在老汉人品不错,村里人都说老汉是个好人,当干部从不谋私,处理问题还能一碗水端平。村里人不富,他家里比村里人还穷哩。
忽沛东走着想着,猛一抬头,看见不远处有个人影。走近些看清是忽仰正光着身子扫地哩。这是个疯子,论辈分得叫人家爷。疯爷身后跟着一条小黄狗儿,那狗浑身被雨淋得精湿,冷得不停地打战。
“仰正爷,下雨咋还不歇着?”沛东走过去,把自己身上的麻袋,披在老汉背上。年过半百的忽仰正嘿嘿一笑,把麻袋抖落,说:“不扫咋办,人都懒成蛇了!”“下雨路烂,越扫越烂呀。”老汉嘿嘿一笑说:“不扫咋办呀?嘿嘿,人都懒成蛇了!”老汉说着话又开始扫地,动作就像机器人。他那手中的竹扫把弹起地上的泥水,溅得沛东满身满脸。雨滴落在老汉瘦骨嶙峋的脊背上,慢慢地流淌下来。活像许多拖着长尾巴的蛆虫,在黑乎乎的老墙皮上蠕动。那小黄狗瞅见了,对着老汉汪汪直叫。忽沛东看着,不由得鼻子一酸,想到了父亲讲过不知多少遍的陈年老事:“小时候你仰正爷可不是这个样子,多聪明精干的一个人呀。”
青草满地的黄河滩涂,砰的一声枪响,两只黑细狗箭一样射向远方,转眼之间,细狗叼着中枪的野兔喘着粗气跑回来。这就是少年仰正春秋两季下滩猎兔的情形。夕阳辉煌时刻,迎着平原落日,二十出头的英俊少年,牵着两条黑细狗,威风凛凛地走在村巷里。一群碎娃围着他跑呀叫呀,他就咧嘴笑着,像是凯旋的将军。他被河风吹日头晒透的皮肤光滑黑亮,看着结实得就像铁打铜铸一般。那浓眉毛大眼睛高鼻梁子,嘴唇棱角分明,一笑甚是好看。巷里门底纳鞋底碾辣子择棉籽剥花生的大姑娘小媳妇,不由得扭头瞪眼呆看那壮小伙。忽仰正昂首挺胸,身上背着一杆精致的自制土枪,腰里挎着霰弹布袋和火药篓子,走起路来趾高气扬,自信满满。
这就是从前的仰正爷……忽沛东高一脚低一脚地走着,禁不住回头望着那个雨天扫地的疯癫老汉。当初顶天立地一少年呀,咋就变成了眼前这样儿?也是听上辈子人说,忽仰正曾祖往上也是农忙原上种地,农闲滩里撵兔打鱼,所谓耕读持家,勤劳度日。还是他爷忽子辰头脑活泛,同人搭伙贩骡子贩马发了家,雇长工拴大车置地盖房,等到新中国成立前,才努力成了个大桄桄地主。土改时,他爷顺理成章被划成了“地主分子”。他爷忽子辰方脸大眼,留着一大把银白胡子。老辈人都打趣说他就是忽家寨子供奉的段文海老祖宗托生再世。他爷辈分高,平日说话却口无遮拦,运动来了难免要挨批斗。他爷对此似乎满不在乎,事后还幽默地自称是“专业运动员”,说完竟自哈哈大笑。那笑也是声若洪钟,仿佛要抖落一身的难过。他爷成天给生产队磨面。每当老汉从库房扛来一袋麦子倒入笸箩用毛巾蘸水擦净,遂套了牲口吆喝一声“走呀——”。只要一动罗柜开始罗面,老汉就摇着手柄自打节拍吼开了乱弹桄桄。他满肚子都是同州梆子古典戏文,最喜好模仿黑头花脸毛毛声煞气怒吼的唱腔,常常张嘴就来,吼喊得地动山摇、撕心裂肺。那痴情入戏勇不可当,气势磅礴直逼人心。唱到劲头上,你就是天王老子来了,老汉也不认得。每逢此时,他爷忽子辰早忘了自己是在磨麦罗面,完全就是领兵上阵、厮杀打仗的元帅:“啊呀——王朝马汉一声叫,你把老子?咬掉!”吼声戛然落下,他爷自己苦着脸仰天长叹一声,随即低头泪流满面地瞅着围观的一群碎娃,竟又放声哈哈大笑不止。不妙的是,当天晚上批斗会,就有人一拍桌子喝问道:“三哥,你这说,你是王朝还是马汉?你又是谁的老子?你想咬那谁的鸡巴呀?谁和你有这么大的仇恨?你这分明是尿尿大撒手,不扶(服)嘛!你这是地主分子转着圈圈骂咱贫下中农哩嘛,是不是?”批斗会上发言气氛严厉,也有人却忍不住哧哧地笑。
发言的人是家门兄弟忽子亥。子亥年轻时当兵,参加抗美援朝腿上负了伤走路右腿不得劲,性子却是出了名的刚烈。他儿忽顺生胆小怕事,忙上前拉他爸胳臂制止他再甭言传,被他转身扇个耳刮子。二十多岁小伙子当场捂着脸,下不来台。
忽仰正原本也像他爷年轻时一样,心比天高。可惜他托生在地主家庭,一出生就先低人一头。年少时他自己还没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整天舞枪弄棍、牵狗撵兔。“这娃可是个好栽栽!”村里人有一阵也都忘了他家成分不好。忽沛东他爸每次讲着讲着就会沉吟不语。往事不堪回首: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晚上,村里开批斗大会。这回是造反派强行让老地主和孝子贤孙同站一条板凳。他们给忽子辰老汉胡子上吊起一个大秤锤。老汉双手下垂站在高凳上,还得开口交代问题。眼瞅着血沫和汗水顺着秤锤往下滴答,忽仰正心疼伸手替他爷把秤锤托住。背后就有人一脚把凳子踢翻……他爷一头栽下去当场断气。他昏迷不醒,等到醒过来就成了半疯半傻。这就是疯爷忽仰正的故事。
三
“沛东,你咋出门连伞都不打?”忽沛东心中一惊,扭头见是同学文燕。他赶忙伸手抹了把眼睛,勉强地冲着文燕不大自然地一笑说:“嘿嘿,我……我这是锻炼身体哩。”“哈,没听说过,看浑身都湿透了!咋还连鞋都脱了?”“咳,我这是一双新皮鞋嘛。”“咦咦,还真能说得出口,难道脚还没鞋当紧?书咋越念还越糊涂了!”
(选载之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