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

“三粥”书记

作家文摘 2025年06月27日 ·纪 墨·

  说起任丘三里屯的“三粥”书记,附近的十里八村没有不知道的。“三粥”书记名字叫郑玉良,他是三里屯的支部书记,他的绰号得来是因为他的三碗粥。

  一是因为他就爱喝家里做的粥,他说自己家做的粥有家乡的味道,每天必喝一碗粥。从小就喝老娘做的粥,结婚以后,媳妇每天也给他熬粥。他很少出去吃饭,遇上有人请客,他也会说,不行不行,我就喜欢喝家里的粥!热乎乎的粥端上来了,带着家人的关爱,带着乡土的气息,丝丝缕缕,蒸腾着弥漫着香气。每当他感到累了或是想家的时候,粥就像一个定位系统,定在了心里,无论人在哪里,想起家里熬的粥,心里就无比踏实。那滋味,是外面任何山珍海味比不了的。那温暖,可抵御所有的风霜雪雨。

  二是因为他不善于讲话,每次遇到让他上台讲话,他就紧张得不行,两只手不知道向哪放,来时准备的草稿早就忘得一干二净,遇到上级来检查,你总不能打草稿拿着稿子念吧!可是一遇见领导,他就紧张,脑子里乱成了一锅粥。

  三是源于一碗皮蛋瘦肉粥。

  那一年他出门培训,回来给老娘带了一碗皮蛋瘦肉粥。老娘说粥还能这么做吗?吃惯了家里的棒子面粥,老娘说这粥可真好喝呀!城里人真能琢磨。

  他听了心里就不好受,感觉有一根刺扎在心上,都是因为穷啊,在城市里这是多么平常的一碗粥!老人们活了半辈子都没有喝过。他就发誓,我一定让村里老百姓,人人都喝上这样一碗皮蛋瘦肉粥。

  于是他不断拉赞助找思路,村里的路平时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他深知“要想富先修路”的道理,一定要把路修好。所以他一上任,就开始四处“讨钱”。一年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县城,他把那些身在外地家在本村的老板登记造册,分头去找他们,求爷爷告奶奶请他们捐款。磨断了嘴,跑断了腿,才讨到十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全村的路面都硬化了,三里屯人兴奋得放鞭炮庆祝。路修好了,得让村民们富起来。

  为了招商引资,他首先想到了表哥,表哥在外地已经有了几百人的大企业,为了说服表哥回乡创业,他厚着脸皮拿着土特产,去了表哥家。一说回家创业,表哥把头摇得拨浪鼓一样,那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怎么干呀?

  那你就建个分厂,行吗?这样可解决咱们的劳动力问题。

  软磨硬泡,终于说动了表哥。他对表哥说我也有方向,你看行不行。那天郑玉良去市里开会,回家的路上看到有卖玫瑰花的,给妻子买了三朵玫瑰,妻子开心得不得了。他忽然来了灵感,玫瑰因象征着爱情、美丽与平等,成为永恒的主题。玫瑰富含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C,其花朵可制作各类茶点,根茎可用于酿酒。玫瑰精油,被誉为“精油皇后”和“液体黄金”,是世界香料工业不可或缺的原料,常用于高端香水和化妆品制造。而玫瑰精油废料中提取的玫瑰水,则是纯天然的护肤品。完全可以打造一条龙产业。他把自己的想法和表哥说了,表哥觉得可行。表哥回家仔细考察,同意投资三百多万元,承包了一百多亩地,准备打造玫瑰产业基地,并派人打理企业。

  郑玉良又以同样的方式,找到家在村里,人在外地的老板。他引进多家龙头企业和合作社,采用“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有效发挥联农带农机制,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

  春天的时候,玫瑰花盛开,玫瑰花瓣的边上眨着粉红色,覆着茸毛,含着晶莹的水珠,勃发出一派生机,散发着一阵阵诱人的清香,引来了附近众多摄影爱好者。

  冬天,一座座现代化的智能温棚鳞次栉比,棚内栽植的玫瑰娇艳欲滴,色彩绚丽,香气袭人,工人们正忙着给玫瑰打茬,剪枝,一派繁忙景象。玫瑰产业正悄然撬动着“花样”经济。

  三里屯富了,我要请全村的老人喝皮蛋瘦肉粥!郑玉良让村干部统计,村里有二百多个老人,他组织了七辆大巴车,大队伍浩浩荡荡地奔城里而去。郑玉良包了城里玉皇饭店的一个大厅,不知道的还以为有人结婚办喜宴。这么多的老年人,真是一道奇特的风景。有人传到了网上,郑玉良书记火了。可是看到有记者来采访,他的脑子一下子就乱了。不行不行,又成了一锅粥了。

  支部委员旁边给他打气,我叫不紧张。

  不行不行,平常说话可以,一看见那个镜头,我就晕,还是下去吧!

  不知道谁那么会总结,给他起了个“三粥”书记的外号,很快就传开了。

  现在三里屯村有了自己的孝老食堂,有厨师做饭,村里的老人只需象征性地交两块钱,就可以吃上一顿美餐。皮蛋瘦肉粥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三里屯富裕了,郑玉良也成了网红书记。经常有朋友来请他吃饭,可是除了招商引资,他跟外地朋友一起吃饭,大部分时间他是不出去的。他说,我就喜欢喝家里的粥,那粥的味道才是家乡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