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作家文摘》报
5: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疗愈经济”是智商税?

  在都市快节奏运转与高强度压力的双重夹击下,“疗愈”正在成为一门大生意。写字楼午休时段的颂钵、冥想课程悄然兴起,社交媒体上“抱树疗法”话题持续升温,《我的阿勒泰》等治愈系影视更带动了新一轮文旅消费热潮。

  然而,快速扩张的疗愈产业也面临诸多质疑。行业缺乏统一标准,部分项目收费高昂但效果存疑,甚至被批评为“收割焦虑”。

  焦虑与压力催生市场

  “Forest(森林),for rest(休息)。森林确实是个能让身心放松的地方。”回忆去年冬天初次体验“抱树疗愈”,杭州姑娘丁丁依然能清晰描述当时的细节。

  这场标明体验价为780元的“森林疗愈”持续了近三小时,其中就包含“环抱古树”的环节——双手环抱树干,弯腰用头顶住树身,保持这个姿势静默数分钟。

  丁丁说,当额头贴在粗糙的树皮上时,她突然想到一句话——“向下扎根,向上生长”,那一瞬间,工作上的焦虑好像突然消失了。

  近两年,国内疗愈产业出现了爆发性增长,颂钵音疗、森林浴体验、水晶能量疗愈等各种项目层出不穷。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年度报告(2023)》显示,2024年,消费者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情绪释放将成影响年轻一代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有望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热点。研究数据显示,当下,全球疗愈经济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到2025年,疗愈经济的市场规模将达到7万亿美元。

  “就像绿皮车要在高铁的轨道上行驶,很多人被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包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翠芳打了个比方。浙江工商大学管理工程与电子商务学院党委书记肖亮教授亦认为,人群中存在的焦虑,构成了疗愈经济的刚性需求基础,加之政策支持、数字技术应用等,都为疗愈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杭州合欢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邵洁宁指出,疗愈消费某些时候与情绪消费重合,“两者都可以说是较为笼统的概念,从中获得愉悦的感受,或自己觉得在提升、在变好,对消费者个人而言也算是一种治愈。”

  “踩雷”和质疑层出不穷

  社交平台上,搜索疗愈,既有温暖经历,也有“避雷”和质疑——遭遇骗局、被割韭菜、提醒慎重参加等内容层出不穷。有人自述花了3000块钱却被疗愈师割韭菜,有人购买高价产品却发现是虚假功效,还有人在疗愈机构交纳上万元课程费、“加钱更换纯净场地”后对方却失联……

  邵洁宁指出,作为新兴行业,疗愈行业本身还有不成熟的地方。比如过度包装、缺乏管理规范和商业保障、存在溢价问题,部分疗愈方式可能还会涉及灰色地带,难以界定是否合法,甚至被人用于诈骗等。“这些都是需要客观看待的风险。”她表示,疗愈行业要想长期发展、走得更远,需要更加规范化,出台相应的法律或相关规则对其加以约束、规范,比如明确标价、建立合理收费标准等。

  “可以把疗愈作为保养,但不能把它作为治疗的途径。”王翠芳提醒,对疗愈服务,应该理性看待,不要盲目相信商家宣传,“一些不规范的乱象,相信也会随着行业发展被时代淘汰。”此外,她表示,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如果本身问题较严重,那就不能单纯依靠疗愈来解决问题,要积极就医,寻求更加专业、成体系的心理干预。   (摘自5月26日《钱江晚报》 肖暖暖 于瓅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1版:
   第2版:人物
   第3版:纪实
   第4版:钩沉
   第5版:关注
   第6版:连载
   第7版:书香
   第8版:作品
   第9版:作品
   第10版:忆文
   第11版:往事
   第12版:文史
   第13版:悦读
   第14版:小说
   第15版:散文
   第16版:专版
健身器材要跟上健身脚步
“疗愈经济”是智商税?
当宠物老去
作家文摘关注5“疗愈经济”是智商税? 2025-06-03 2 2025年06月03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