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作家文摘》报
15:散文
上一篇    下一篇
豆腐小记
·曹永·

  前几日检查身体,医生叮嘱多吃鸡蛋瘦肉,还有豆腐之类的高蛋白食物。于是当晚便炖豆腐鲫鱼汤。鱼新鲜,豆腐也嫩。我吃完一个馒头,几片烤肉,竟还喝掉半锅鱼汤。

  幼年时代,我曾在姑妈家生活三年。她家门口有一条河,清早起来,常见村民撒网打鱼。我总是守在河边,碰到打鱼的,就说给我一条嘛。那打鱼的村民也不讲话,捞起一条鱼便甩过来。夏天山洪暴发,经常涨水。大家跑到地里察看庄稼,我却沿着河岸找鱼。若是多捡几条,就用树条穿过鱼鳃,拎着回家。那时候吃鱼,似乎没有掺过豆腐,只添油盐和少许佐料清炖。野生河鱼炖汤,味道当然更鲜美。只是这些年河流变细,鱼儿也莫名减少,要想再喝那样的鱼汤,怕是再也不能够了。

  至于豆腐,任何时候都能吃到,这些年竟不曾间断。豆腐的起源地尚有争议,但年代却有实证。在河南密县的汉代古墓里,曾发现过制造豆腐的石刻壁画。由此可见,豆腐最晚出现于汉。

  早些年间,村里但凡遇到白事,主家来不及准备饭菜,就磨出几锅豆腐,摆在门口的长桌上。端来几碗蘸水,再加两个别的什么汤菜,让赶来帮忙的亲友草草应付一顿。那种大锅豆腐,火候过老,倘若不小心,拈一坨掉在桌上,恐怕未必能够摔碎。那种场合,我总是无法吃饱,只能饿着肚皮,帮着做点杂事,等着晚上沾油水。

  我喜欢吃刚出锅的嫩豆花。当年镇上有磨豆腐卖的,早晨经常挑着一担豆花,沿街问哪家要买。那种鲜嫩的豆花,在锅里晃晃悠悠,并不能多煮。汤一旦沸开,很快就被冲散了。午饭时将嫩豆花煨热,将青辣椒烧得半熟,撕碎后添上野葱做蘸水,吃起来满嘴都是香味。那种豆花吃的就是新鲜,放到晚饭再吃,味道就逊色多了。

  我现在生活的毕节,也将豆腐做出名头。前几年去织金县的八步镇,那里的豆腐堪称一绝。那次带回两包豆腐,到家烤来吃了,果然有特别的滋味。大方县六龙镇也把豆腐做出名堂。在推广方面,也更加成功。差不多毕节的每条街道,都能看到六龙豆干火锅的招牌。有的店铺,还标注着正宗的字样。由于味道出色,每家火锅店都坐得满当。据说这种火锅,必须辣才好吃。我还勉强能够应付辣味,但北方来的朋友,估计有些吃不习惯。

  中国历史悠久,大家将各种食物的吃法,研究得透彻巧妙。《红楼梦》写到的美味佳肴,就足以衍生出一门学问。我既非美食家,也不是学者,却对书里的一种食物感到好奇。《红楼梦》第八回写到,贾宝玉留给晴雯的豆腐皮包子被乳母吃了,惹得他闹一通脾气。此前竟不晓得豆腐皮还能做包子,其滋味如何,我更是无从得知。此时陡然想到金圣叹,他批注过许多名著,却无缘解析《红楼梦》。据说他就戮之际,在刑场上曾留遗言:“花生米与豆干同嚼,有火腿的滋味,得此一技传矣,死而无憾!”金圣叹的遗言,无从细考。但这种幽默,还有他对生死的从容坦然,却让人万分钦佩。    (摘自4月29日《光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1版:
   第2版:人物
   第3版:纪实
   第4版:钩沉
   第5版:关注
   第6版:连载
   第7版:书香
   第8版:环球
   第9版:文旅
   第10版:忆文
   第11版:专版
   第12版:文史
   第13版:悦读
   第14版:小说
   第15版:散文
   第16版:人间
活着的维度
乌鸫叫亮早晨
豆腐小记
爱到“舍不得”
作家文摘散文15豆腐小记 2022-05-13 2 2022年05月13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