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迷信佛教的后果
北魏孝明帝时期(515年-528年),都城洛阳来了个波斯僧人菩提达摩。当时洛阳城里寺庙很多,菩提达摩一时看花了眼。当地人说,这算啥,你还没去永宁寺呢。闻听此言,菩提达摩立马赶去永宁寺,还没到近前,就被震惊了:“见金盘炫目,光照云表;宝铎含风,响出天外”。那是寺中一座九层佛塔,高90丈,塔顶上有表刹,又高出10丈。佛塔上上下下挂着130个铜铃,风吹铃响,十几里外都能听到。
佛塔北面有一座佛殿,殿中有一尊高大的饰金佛像、10尊和人体等高的佛像、两尊玉雕的佛像、3尊珍珠绣成的佛像、5尊金线编织成的佛像,制作精巧,冠绝当世。此外,还有寺僧的住房、华丽的楼台1000多间,无不雕梁画栋,难以言表。逛了一圈下来,菩提达摩赞叹道:“真是鬼斧神工啊!我游历过很多国家,从未见过如此恢弘气派的寺院,任何佛教胜地都没有这么壮丽的建筑啊!”
这个故事来自《洛阳伽蓝记》一书。作者杨衒之,正史里没有记载,生卒年都不清楚,推测活动年代主要在北魏末年到东魏这一段。伽蓝,是梵文僧伽蓝摩的简称,指的是寺院内的土地和建筑物,代指寺院。顾名思义,这本书介绍的是洛阳寺院的情况。
北魏时,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后,佛教大昌。仅20多年间,北方寺院就增加到1.3万多所,京城洛阳内外,更是达到1000多所。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武定五年(547年),杨衒之出差到洛阳,看到昔日繁华的都市,已成一片废墟。野兽出没其中,众鸟在此安巢。曾经金碧辉煌的寺庙楼塔,破败失修,长满了荆棘野草。
曾经登临过永宁寺佛塔的杨衒之,“感念废兴,因捃拾旧闻,追叙故迹”,回忆过去的盛况,写下《洛阳伽蓝记》5卷,想着给后人留下一些历史资料,并表达自己对王朝兴衰的看法。
之前洛阳佛教全盛之时,寺庙太多了,不能全写,所以杨衒之只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寺庙去写,先城内,后城外,城外又以东南西北为序。在文章结构上,先写立寺人、方位、建筑、环境,再写与之有关的人和事、传说和逸闻,有条不紊,井然有序。《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就此评说:“体例绝为明晰,其文秾丽秀逸,烦而不厌,可与郦道元《水经注》肩随。”
书中所写寺院,有数千字长文,也有百余字短章。而所有记载和描述,又基本统一在“帝王迷信佛教导致国家衰亡”这样一个主题之下。比如全书开篇的永宁寺,通过描写其规模宏大,连外来的和尚为之倾倒,来说明“营建过度”的本质,而如此奢侈建寺,并未带来福报。紧接着,书中就记载了与该寺有关的重大历史事变——将领的叛乱、皇帝的被杀、朝政的争夺,最后北魏分裂。而所有的事件,都是从北魏君臣的佞佛建寺、鱼肉百姓发端的。
唐代僧人释道宣认为,杨衒之写《洛阳伽蓝记》的目的,就在于揭露王公皇族建造了那么多寺庙佛塔,哪一样的背后不是“百姓卖儿贴妇钱”?
古代家长养娃攻略
南北朝时,义阳(今河南信阳)人朱詹,勤奋好学,但家中贫穷无钱,有时连续几天都不能生火煮饭,经常靠吃纸充饥。天冷没有被子盖,就抱着狗睡觉。狗也十分饥饿,就跑到外面去偷东西吃,朱詹大声呼唤也不见它回家,悲哀的叫声惊动四邻。尽管如此,朱詹依旧没有荒废学业,经过苦学成为学士,官至镇南录事参军,后来成为梁元帝所尊重的人。
上面故事来自《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颜之推讲这个故事,是为了教育颜家后人,要勉力求学,才能自立于世。自己肚里有学问,到哪儿都能吃得开,绝对不能依靠祖上的荫庇。更不能学那些不学无术的贵族子弟,没啥本事,却能靠父辈的特权当官,有谚语讽刺他们:“上车不摔跤,可当著作郎;会说身体好,能做秘书长。”
此类拳拳教诲之辞,《颜氏家训》中比比皆是。这是一部百科全书式家庭教育书,分为7卷20篇,包括作者立身、治家、处事、为学的经验总结,在中国传统教育史上影响巨大,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赞誉。
颜之推是山东临沂人,祖、父两代传习《周礼》《左传》之学。他受家学熏陶,博览群书,长大后先在南朝梁做官,后到北齐做官;北齐被北周灭掉后,又在北周做官。隋朝统一后,接着在隋做官,最后卒于隋。
能以一身仕四朝,保持家业不坠,很不容易。因此,颜之推总结的立身行事各方面经验,对后人确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例如谈教育,《颜氏家训》从胎教讲起,怀孕时要听适合的音乐,饮食也要注意;在幼儿能看懂大人脸色、知道大人喜怒的时候,对他进行教育,做到令行禁止,这样等孩子长到几岁大时就不必施以体罚等。
谈学习,颜之推认为是一辈子的事。他拿自己举例,7岁时背的一篇赋,到老都没忘。当然,中老年也不应放弃学习,他举了曹操老年勤学、公孙弘40多岁才开始读《春秋》等例子。借此,他劝诫子孙,从小就学习,好比日出之光;到老还学,好比秉烛夜行,总比闭着眼什么都看不见的人强。
谈交友,颜之推教导子孙要追慕贤人君子,只要比自己强,就要敬重人家,多向人家学习。他指出了一种现象:从小一起长大的人,如果谁成了贤达之士,往往不屑一顾;而处在他乡别县的人,哪怕只有些小名声,就伸长脖子渴望一见。其实,远处的可能还不如身边的优秀,外来的和尚不一定更会念经。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说该书:“述立身治家之法,辨正时俗之谬,以训世人。”从治家,到正俗,再到醒世,一部家训全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