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准备考研许久的你,踌躇满志地打开了报名网站。然而,你被卡在了网站登录的验证码上。重叠在一起的字体,布满马赛克的背景,让你输了几次验证码都没有输对。你屡败屡战,但验证码上出现的“骉叕犇羴”,又瞬间让你怀疑自己的学识水平。
然而,这种字符验证,还只是日常的基础题,高难度的题目,往往出现在特殊时刻。登录12306时要选择的图片验证码,就曾是每个在春节抢过火车票的人的噩梦。
有些验证码更是不满足只考你的眼力,还要测一下智商。在购票网站抢演唱会门票时,不仅要懂点文学典故,读过四大名著,末了,还要附带让你算一道数学题。
甚至有些验证码,还成了友谊的试炼场。在登录Facebook验证时,系统会随机挑出几张好友发布过的照片,让你辨认照片中的人是谁。
逼疯你的验证码,为什么变得越来越复杂?
其实,验证码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复杂。在验证码被发明前,许多免费的邮箱网站常遭受恶性外挂软件的攻击。例如在2000年,雅虎邮箱中曾有大量用机器注册的马甲账号,他们会给用户发大量的垃圾、诈骗邮件。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程序开发人员试图找到一种登录验证方式,能判断出正在操作的究竟是人还是机器。AltaVista的工程师们发现,当时即使是配备了最先进的光学字符识别系统的电脑,也很难正确识别出印在纸本上的字,尤其当字符被拉伸、扭曲时。
然而,这对人类来说却很容易。即使纸上的字歪歪斜斜,部分被遮挡,也不影响我们对整体的判读。扭曲的字符,便成了最常用的登录验证方式,并有了“验证码”这个正式名字。
到2001年,“ADD-URL”邮箱中的垃圾邮件便减少了95%。
但随着电脑光学字符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形式的验证码已经越来越难将外挂机器挡在门外。为了挡住越来越聪明的机器,验证码因此被迫进化,出现了图形验证码、逻辑验证码、语音验证码……
Google让用户辨认验证码图片中的“斑马线”“红绿灯”,也是在加强机器人的图片辨识能力,并将机器学习成果运用在自动驾驶上。我们就陷入了这样一个循环怪圈:输入越多验证码,AI的学习能力就越强,技术的进步让更多验证码被破解,而我们就要被迫再次设计出更复杂的验证码……
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开始试图简化繁杂的验证码。比如,你现在登录12306时,就只用拖动滑块。电脑观察你移动滑块的速度变化,就能认出你是人类。
至此,在这场人类与机器的比赛中,我们已不再试图证明自己更聪明,而是转向另一种策略:那不统一的行为轨迹,不精确的答案,笨手笨脚的操作,才是我们生而为人的特征。 (摘自《意林》2022年第6期 斯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