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鲜为人知的是,邓小平还是“美丽中国”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让娃娃们从小养成种树的好习惯”
1983年2月9日上午,在视察苏州市容的过程中,邓小平感叹地对当地同志说:苏州园林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一定要好好加以保护。苏州作为风景旅游城市,一定要重视绿化工作,要制定绿化规划,扩大绿地面积,发动干部群众义务植树,每年每个市民要植树20株。
2月14日,在游览浙江龙井和九溪风景区时,邓小平赞叹说:你们这里的水杉树很好看,长得笔直。水杉树好,既经济又绿化了环境,长粗了还可以派用处,有推广价值。泡桐树也是一种经济树木,长得很快,板料又好,用来做箱子没缝,日本人可喜欢了。杭州的绿化不错,给美丽的西湖风景添了色。你们一定要保护好西湖名胜,发展旅游业。
正是深谙绿化对于美化环境、改善生态的重要性,所以当邓小平看到光秃秃的山坡或山头时,总是提醒应当种上树。1984年1月24日下午,在参观深圳市容,看到沿途附近山头光秃秃的时候,邓小平提醒陪同人员:好多山头不种树。我们经过韶关时,看到那里的山头也都是这样。荒山、水域,这些都是潜力很大的发展生产的广阔天地。
1984年3月12日上午,邓小平和胡耀邦、习仲勋、韦国清、方毅、杨尚昆等,前往十三陵水库中直机关造林基地植树。在植树过程中,邓小平向中共北京市委和昌平县委负责人了解从延庆向十三陵水库引水及上一年植树造林成活情况,并强调指出:“全国种树,主要是提高质量,提高成活率。栽的多,活的也要多。”邓小平指着面前的一片山坡说:“这一片都种上树,这个风景区就非常漂亮了。”
邓小平不仅积极倡导、推动全国植树绿化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身体力行地多次参加植树活动。1979年3月12日是中国第一个植树节,75岁的邓小平和华国锋、李先念等人前往北京市大兴县庞各庄公社薛营大队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时指出:“要让娃娃们从小养成种树、爱树的好习惯。”此后多年,邓小平一直坚持参加植树造林活动(见图)。
“这个事要坚持几十年”
1982年2月2日,邓小平向人民解放军空军发出指示:“空军要参加支援农业、林业建设的专业飞行任务,至少要搞20年,为加速农牧业建设、绿化祖国山河作贡献。”与此同时,邓小平要求地方必须履行好应尽的责任和义务。7月14日,邓小平将林业部呈交的《关于飞机播种造林情况和设想的报告》批转给姚依林:“每年4000万元,为数不大,完全纳入国家计划,地方做好规划和地面工作,保证质量。这个方针,坚持20年,可能得到较大实效。如何,请考虑。”
人民解放军雷厉风行,坚决执行邓小平的指示,并且很快就取得了初步成效。截至1982年5月底,人民解放军各部队超额完成当年植树造林任务,全军已完成营区四旁植树3600多万株(为1982年计划的176%),成片造林15.5万多亩,支援地方义务植树3500多万株。中央绿化委员会对军队义务植树给予了高度评价:“人民解放军积极参加义务植树,为全国人民树立了榜样。”
邓小平在推进包括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总结并提炼出了一条经验,即集中包括军队的力量在内的各方面力量搞重点建设。1983年6月25日至30日,中央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主要讨论集中财力物力保证重点建设的问题。在出席此次会议时,邓小平指出:“各地都要学习引滦工程提供的经验。就是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利用各方面的力量,包括军队的力量,只要能为国家省点钱的,都可以用上。不仅引滦工程军队出了力,植树造林军队也出了力,而且成绩不小,其中包括空军飞机播种在内。这个事要坚持几十年。”
“到桂林就是为看水中倒影”
桂林山水被污染问题一直让邓小平牵挂于心。
1973年10月15日下午,邓小平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夫妇游览桂林芦笛岩。
邓小平看到了与美丽的桂林山水极不协调的一幕:桂林钢厂高耸的烟囱浓烟滚滚,芳莲池和桃花江被严重污染。16日,邓小平陪同客人游览漓江。此时的漓江江水污浊不堪,沿江两岸到处可见一些临时建筑、成堆的垃圾和被人为破坏的竹林。
当天晚上,在客人休息后,邓小平找来地方负责人,并同他们一起察看了漓江的污染情况,分析污染原因,商量治理办法。邓小平指出: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文化名城,漓江是这座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抓生产,抓城建,这都很对,但如果不把漓江治理好,即使工农业生产发展得再快,市政建设搞得再好,那也是功不抵过啊!回到北京之后,邓小平主持国务院会议讨论了漓江治理问题。不久,国务院发出《尽快恢复并很好保持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风貌的决定》,责成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把治理漓江提上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措施尽快把漓江治理好。
1986年1月27日,邓小平再次游览漓江,特意询问当地同志:“1973年来的时候有个工厂污染漓江,漓江的污染问题解决了没有?”当看到清水中的倒影时,邓小平感叹地说:现在漓江的水好多了,到桂林就是为看水中倒影。游江可乘帆板船,把帆板船改造一下,做旅游用。帆板船吃水浅,水大点,倒影可以清楚些。现在石头都看得见了。这里山确实很美,别的地方没有。1973年陪客人来时,水比现在大,但是黑色的。
“北京大变样了”
邓小平一直非常关注北京的城市建设和美化。1978年10月20日上午,邓小平在时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的林乎加等人的陪同下,视察了北京前三门新建的公寓住宅楼。邓小平肯定了北京市为改善人民居住条件所作的努力,并对新住宅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意见。他指出:“今后修建住宅楼时,设计要力求布局合理,尽量增加使用面积,更多地考虑住户的方便,比如尽可能安装一些淋浴设施等,还要注意内部装修的美观,多采用新型轻质建筑材料,降低住房造价。同时,要请一些会挑毛病的人来提意见,研究一下怎样把住宅楼修建得更好些。”
1979年2月28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阿拉斯加州州长杰·哈蒙德一行谈到北京的市政建设问题时,告诉客人:“北京市容整理还是不好。29年来我们做了一些事情,但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有点进步,但进步不快。”
1993年10月31日,邓小平乘车游览北京市容,在视察了北京机场高速公路、四元立交桥之后,发出的感叹则是:“北京大变样了,我都认不得了。”
邓小平曾在不同时间、多种场合下指出,中国不会在发展核武器上花费很多钱,而要把钱省下来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1978年10月19日上午,邓小平会见智利外交部部长埃尔南·库维略斯·萨利亚托,谈到核武器问题时,更是直截了当地指出:“我们也要搞一点核武器,但不准备多搞,到有还击力量的时候就不再发展了。在那上面花那么多钱,不如好好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
(摘自《党史博览》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