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八个月,美国财政部部长耶伦再度访华。耶伦于4月4日至9日访问中国,足迹涉及广州和北京,在强调“不脱钩”、表达美方在产能问题方面诉求的同时,每到一地,必然要品尝在地美食,“耶伦严选”成为话题。
美食“不将就”
4月4日,耶伦抵达广州,并在广州停留至6日下午。其间,耶伦同中方官员会晤,并同经济专家举行圆桌讨论会,参加由中国美国商会主办的活动,与在华美国商界的主要代表座谈,并就双边经济关系发表讲话。
耶伦下飞机后光顾了陶陶居,在该企业账号公布的菜单上可以看到,耶伦一行人点了陶陶居大虾饺、红米肠、蛋挞、萝卜糕、百年烧鹅、蜜汁叉烧、一口酥豆腐、冰镇咕噜肉、干炒牛河、砂锅什菌煲、油泡斑鱼球、木耳秋葵、山泉水浸菜心、双皮奶等茶点和粤菜。
6日晚抵京后,耶伦直奔老川办餐厅,吃上了清炒空心菜、炝油丝瓜尖、水煮牛肉、果仁菠菜、干煸豆角、麻婆豆腐、四川凉面、川北凉粉、拍黄瓜、回锅肉、担担面和钟水饺等。
去年来华,耶伦就在北京的云南菜馆“一坐一忘”中吃了四份“见手青”,此后在对媒体回忆此行时还提到,所有人都很喜欢吃菌子。
有媒体报道显示,耶伦同她的先生、美国著名经济学家、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同是美食爱好者,两个人很懂吃。
实际上,耶伦在美食上“不将就”的故事屡屡见诸报端。去年11月,耶伦在北卡罗来纳州访问期间原定将与该州州长库珀共进午餐,但州长因临时变故取消了午餐计划。耶伦自己驾车前往该州一个8万人口小城加斯托尼亚寻找美食,最终选择了一家老式乡村熏烤屋。
复旦大学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刘永涛表示,与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国务卿布林肯等人不同,耶伦为经济学家出身,举止和打扮更多展现出一种随和的学者形象,而非一个职业官僚。刘永涛说,品尝当地美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美国官员了解中国民情,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途径认识和了解中国文化。
刘永涛说:“耶伦此行也与诸多在华美企的高管见面,她仍然想要了解和听取情况,我认为中国也愿意让她倾听中国人和在华美国人的想法。”
中美“不脱钩”
在华盛顿以及拜登政府内部,耶伦被视为对华鸽派。此次中国访问期间,耶伦数次强调,反对中美“脱钩”。
耶伦在北京举行的记者会上介绍了她的看法。她表示:“中国是美国产品和服务的重要市场。我们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激发美国产业更大的活力和创新。我在广州与之交谈过的美国企业强调了健康的经济关系所带来的巨大利益。”
耶伦说,不可否认的是,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天的美中关系基础更加牢固。耶伦表示:“这是美国总统拜登指导我和他的内阁加强对华外交并为两国关系奠定基础的直接结果。”
4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京会见耶伦财长(见图),就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应对全球性挑战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4月5日至6日,中美经贸双方牵头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与耶伦财长在广州举行多轮会谈。4月7日至8日,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京与耶伦财长分别举行会谈。
耶伦在美国财政部就此次会晤发表的声明中表示:“我们达成一致,美国和中国将就国内和全球经济的均衡增长进行深入交流。这些交流将推动关于宏观经济失衡的讨论,包括其与产能过剩的关联。”
中国社科院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肖河表示,美国内部对于如何应对中国崛起有两种主要思路。
肖河解释道,首先,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了巨大的生存威胁,主张美国应当切断与中国的贸易联系,通过各种手段打击中国。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对美国威胁有限,且威胁正逐渐减小。这种情况下,美国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维持现有国际经济网络完整的同时,在对华关系中寻求相对优势,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耶伦赞成后者。她在2023年4月的讲话中,将经济安全定义得较为狭窄,与特朗普政府将几乎所有利于美国经济优势的因素都归于经济安全问题的做法形成了对比。”肖河表示。(摘自4月9日《第一财经日报》冯迪凡 高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