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作家文摘》报
4:钩沉
上一篇    下一篇
叶圣陶与金华中学师生笔友
叶至善(左)和父亲叶圣陶

  1957年4月,63岁的叶圣陶游览浙江金华,写下散文《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文章后被收录小学语文课本。他还与当地罗店中学的师生结成“笔友”,先后8封回信,指导学校教学。

  欣然复信 鼓励教改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的语文教学基本采用课文分析法:标题板书、作者简介、朗诵课本、逐段分析等,成为课堂的固定公式。“填鸭式”教学,师生互动少,课堂气氛沉闷。1979年初,金华罗店中学语文教研组的8位老师就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适逢学校开办教具厂,生产幻灯片和投影仪。于是,教研组决定以《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为突破口进行一次教改实践,采用一边放幻灯片,一边讲解的新形式上课。他们心里没底,决定写信向叶圣陶请教。

  因为没有联系地址,大家就将信先寄到教育部,再请教育部转交给他。半个月后,他们竟然收到了叶圣陶的回信。信中,他积极鼓励师生进行教学改革:

  拙作《两个洞》配着幻灯片教学,此是新方法,自不妨一试。我想,只要朗诵得好,又有幻灯片看,在听与看之际,学生必已能领会。

  第二课的指导,不妨扼要务简,不须琐琐多说。如是,两节课就可以毕事,这就改变了每课课文占时间过多之通病。

  收到复信鼓励的老师们开始进行集体备课和试教。新颖的教学模式一经推出,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金华地区为此组织了一系列语文教学观摩活动,多家媒体也纷纷对其进行报道。老师们再次给叶圣陶写信,告知目前的教学情况,并希望他能为学校题写校名。很快,他们收到回信:

  嘱写校名,勉强写了寄去。我眼力衰退,眼睛跟手腕不能协作,写来很不好。最好不要用,请擅长书法的同志写。

  此时,他已85岁高龄,拿笔都很困难,但还是咬牙坚持为罗店中学题写了校名。

  唯期学生真受实益

  1979年恢复高考后,许多农村孩子希望通过考试改变命运,致使“唯分数论”盛行。1980年4月,罗店中学的老师们写信向叶圣陶倾诉对此的苦衷和忧虑。5月26日,收到复信:

  总之,不拘一格,唯期学生真受实益,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应用,方为教学之成功。

  此外,在课程实施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特别要注重内容踏实的说明文写作。他曾在1984年罗店中学开设全省首个花果职业班时,特意嘱咐:

  如果作练习,介绍一种花果,说明一种花果的栽培方法,记录一次栽培的经过,总结一次栽培的经验,都可以作为练习的题目。有了切身的体验,这类文章也可以写得很生动的,不必借助于华丽的词藻。

  除了教学栽培技术和经营管理,还要学点儿生物、理化、气象等方面的知识,才可能让同学毕业之后,在实践中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前进,有所创造。

  在他的耐心指导下,罗店中学逐步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制度,在卫生、安全等方面都做出了富有特色、开创性的成绩。

  输送人才 造福地方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急需大量专业技术人才,罗店中学开始了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初步探索。当花果职业班的首期学员们亲手种植的佛手结出果实时,他们给叶圣陶写去书信。叶圣陶非常高兴,但因眼睛患疾刚做完手术,身体十分虚弱,其子叶至善便代替写了回信:

  怪不得今年的佛手颜色这样鲜嫩,香味这样清幽……祝你们的学校不断进步,跟上罗店的日新月异的步伐,为改造家乡改造祖国不断输送人才。

  此外,还给师生们邮寄了他的著作集。后来,罗店中学又开办起建筑职业班,他再次回信:

  你们学校办花果栽培职业班和建筑职业班的路子走得对,前者发扬了乡土的传统,后者适应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希望你们坚持下去,为地方造福。

  在他的充分肯定和殷殷嘱托下,罗店中学的职业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如今,它已更名为金华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是首批全国重点职校之一。   (摘自3月29日《中国档案报》 周巧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1版:
   第2版:人物
   第3版:纪实
   第4版:钩沉
   第5版:关注
   第6版:连载
   第7版:书香
   第8版:环球
   第9版:文旅
   第10版:忆文
   第11版:往事
   第12版:文史
   第13版:悦读
   第14版:小说
   第15版:散文
   第16版:人间
胡适笔下的烈士姚宏业
叶圣陶与金华中学师生笔友
美相同总统候选人“重赛”盘点
作家文摘钩沉4叶圣陶与金华中学师生笔友 2024-04-12 2 2024年04月12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