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发布小米首款汽车SU7(见图)以来,屡屡上榜热搜,成为车圈现象级的营销事件。在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上,“超豪华造车大佬团”合体现身,其中包括蔚来创始人李斌、理想汽车董事长李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北汽集团刚刚履新的董事长张建勇以及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之后,网友们截取了大佬们的表情包进行了二次创作并进行广泛传播,同时也让小米汽车在公众视野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事实上,随着智能电动车的到来,汽车行业似乎不再仅仅“闭门造车”,各大车企的创始人和高管从不公开点评对手到公开致敬、直接开怼,汽车的营销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创始人为个人IP的品牌形象也正在深入人心,例如李想被称为“微博之王”,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由于言辞大胆则被人称“余大嘴”。何小鹏、李斌等创始人以及众多车企的高管都成为了擅于利用社交媒体来制造舆论的营销“高手”。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位“车圈大佬”正是看到了流量营销的重要性,以及其对品牌知名度和关注度的提升作用。个人IP的打造有利于成就流量虹吸,因为他们的言行和决策就能够吸引大量的关注和讨论,从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然而,这种“流量狂欢”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过度依赖流量营销可能会导致品牌形象和产品质量的失衡,从而影响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度。
成为话题中心,不仅有掌声和鲜花也会有质疑和批判。正如雷军所说:“小米热度特别高,一点问题就会被大家拿1万倍的放大镜在看。”事实上,巨大的流量让小米收获大笔订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投诉”和争议。小米汽车上市发布会的第二天,“被曝出现多起退定投诉”迅速登上了热搜。在流量的裹挟之下,交付等大小问题也更快地暴露出来。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由于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MEGA的外形备受争议,李想也罕见地在平台上自动“闭麦”了20天,再次出现在网络上则是为自己的纯电战略进行反思和认错。李斌则在一场直播中与其妻子王屹芝共同向公众道歉让其成为了“话题人物”。另外,车企高管之间的口水战以及隔空互怼的现象也频频出现,备受关注。
据了解,车企的定位,如今已经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制造商,更是直接面向用户的服务商,需要努力通过与用户的直接沟通,树立品牌形象,抓住用户的心智,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有业内人士认为,新能源汽车品牌的社交打法、内容打法以及事件和跨界营销,都与传统车企截然不同。传统燃油车营销打法是基于“漏斗”模型进行的公域投放逻辑,新能源汽车品牌则形成了以优质内容和营销事件为媒介,寻求与用户直接沟通、接触的营销策略。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流量并不直接等同于销量。虽然高流量可能带来更多的曝光和关注,但要转化为实际销量还需要企业在产品、服务、品牌等方面做出努力。 (摘自4月8日《中国经营报》 陈燕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