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南京城被日军攻陷后,居住在此的蒋家三代人的命运沉浮。在残酷环境中,他们为抵御外侮付出惨痛代价,也在斗争中实现了个人为家、为国的理想追求。作者房伟通过对史料的收集考证,在故事中尽可能客观、全面地展现南京沦陷时所面临的复杂国内外环境,以及国内社会不同阶层、派系在严峻生存环境下的求生与反抗。
父亲已经很老了,我也已经老了。
父亲说,比起八十多年前的冬天,现在的冬天,不那么冷了。早上我爬起,院里的铜铃随风响动,鞋子踏在梧桐黑黄的叶片上,会踩出一片片泥土痕迹。我早晨出车,父亲不再喊我,玄凤鹦鹉和金丝雀,只能由我喂食,再提到屋里。
鸟儿们很惶恐,它们在清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似乎要叫醒父亲。但父亲昏睡的时候越来越多,清醒的时刻越来越少,他睡得非常香甜,流着哈喇子,翘着嘴角,笑得开心。
他醒来时,思路却很清楚。他不会用微信,我就把微信上的很多文章读给他听。他还是喜欢报纸,叫我做剪报,并指示把它们装订成册,捐给图书馆。我有些哭笑不得,图书馆要剪报何用呢。父亲遗憾地说,他年轻那会儿,答应过何长官,要写一部关于他们那代人的书,时间越长,书却越写不成了。我安慰他说,总会有人写的。
傻儿子,你会写书?父亲看着我。我羞愧地说,我不会写,可会说,我把你的故事,讲给了别人,他喜欢听,也会写。
好哇,父亲大声说,这人和我一样,也是爱冒傻气的人。
父亲让我陪他玩“童子军”游戏。八十多年了,父亲还能清晰记得童军野营口令,童军礼节,军事指示符号。父亲说,他们组建过童军团,他是团长,他们的团旗是狮子,保护英雄是班超。童军大野营,他还见过何应钦,是个白白胖胖的老头。
我告诉他,你讲过很多遍啦,不过,上次你说和姑奶奶一起参加童军野营。他怀疑地看着我说,我说过吗?我有姑姑?他有时学狮子叫,还藏在棕榈树下,让我去找他。
我和苏州教师约好,在“鬼脸子”见面。我们坐在湖水前,看着断壁残垣,讲着八十年前的故事。教师咬着钢笔,说,你讲得不全,我说,后来都死了,母亲死了,三叔死了,陈菊美也死了,也许过几天,你再来,父亲也不在了。我说,我要当正面人物,不要当该死的龙套。教师说,这本书没有龙套,都是主角,大家都一样,没贵贱之别。
教师拿出一叠打印稿,骄傲地说,这是书的开头,你看看。我打开书稿,天色突然暗下来,石头们熠熠生辉,我在看石头,石头也在看着我,仿佛无数只蝴蝶,从那些散发着墨香的纸中飞出,纸张上分明写着这样的文字:
蒋震晖告诉我,很多年了,蒋巽丰的梦中常出现那座石头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