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作家文摘》报
5:关注
上一篇    下一篇
劳动课的67年变迁
1961年植树季,二十八中学生来到天安门前上劳动课
2021年,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学生在校园一角的稻田里体验京西稻种植

  近日,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随后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学段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日常生活劳动”等学段目标。这就意味着,劳动课再度以独立课程的形式回归中小学课堂。

  实际上,自1955年首次明确劳动课独立开设开始,67年间,劳动教育几经变化。

  学生曾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力”

  “那时候学校经费有限,去酒厂拉酒到供销社卖钱就成了我们平日里的劳动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回忆自己儿时,“那时候的劳动课不只是课程,学生也是实实在在的劳动力。”同为60后的刘红与储朝晖经历相似,每周半天的劳动课基本都是帮助农户家里做些农活儿。打麦子、捡花生、掰玉米,都是他在那时候学会的技能。

  1955年9月,教育部首次明确规定小学一至六年级均独立开设“手工劳动课”,每周1课时。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一些基本的生产知识,学会使用一些简单的生产工具。

  90后学习生活技能

  1985年,国家教育委员会(教育部的前身)组成后,明确提出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每学期开学第一天的课程就是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到自己班级片区拔草,到了夏天一个个小脖子晒得黝黑,不过同学间很快就熟悉了。”1990年出生的张弛特别怀念小学上劳动课的日子。学校组织春游也是她小时候最期待的一节劳动课。在张弛的记忆中,初中时的劳动课内容有了变化,成了全校大扫除。但这依然是她最期待的课程之一。

  王帆记得第一节劳动课是学习系鞋带、洗袜子。她感叹,小时候劳动课上学的技能可能记不太清楚了,但是培养了她独立自主的性格和勇敢尝试的品格。

  00后以培养兴趣为主

  2000年1月,教育部在发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取消了必修课中劳动技术课的单独设置,将其涵盖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广东省深圳市的小学语文老师杨林说,现在劳动涵盖在特色课堂中,“学校不定期组织老师向学生教授糖葫芦等家乡特色美食的烹饪方法,还会带领学生种植中草药、喂养小昆虫等”。在杨林看来,特色课堂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导向,更加偏向于素质教育,而劳动课更注重技能技巧。

  有专家指出,在中小学教育中劳动培训虽然一直没有缺席,但在过去几年中有被弱化的趋势。

  劳动课堂逐步恢复

  重学科轻劳动的局面,在近些年逐渐开始扭转。2015年7月,教育部发出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河北省某小学校长黄丽告诉记者,近几年,学校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从2020年开始,每年该校分年级开展劳动技能大赛,从最简单的系鞋带到叠被子,最近将在学生居家上网课的时间也利用起来进行劳动教育。“这些劳动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网络中分散出来。劳动能增强亲子间的互动,学习新技能也让学生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王雄认为,劳动课程的再次独立,除了让每个孩子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外,还能让他们更了解社会,学会生活的意义,建立吃苦耐劳、坚毅合作的优秀品格。(刘红、张弛、王帆、杨林、黄丽均为化名)     (摘自5月12日《法治周末》 孟伟文)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办单位:《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Copyright © right 《作家文摘》报社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
   第1版:
   第2版:人物
   第3版:纪实
   第4版:钩沉
   第5版:关注
   第6版:连载
   第7版:书香
   第8版:环球
   第9版:文旅
   第10版:忆文
   第11版:专版
   第12版:文史
   第13版:悦读
   第14版:小说
   第15版:散文
   第16版:人间
劳动课的67年变迁
意定监护:托付余生
作家文摘关注5劳动课的67年变迁 2022-05-20 2 2022年05月20日 星期五